千古奇书‌‌《化书》:原文+译文

28次阅读
没有评论

共计 34786 个字符,预计需要花费 87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。

《化书》是五代时期‌谭峭所著的一部道教经典,全书共六卷,分为道化、术化、德化、仁化、食化、俭化六部分,共计一百一十篇。‌该书以万物变化之道立论,阐述了道家思想,特别是黄老列庄学说,并受到列子化、盗天等思想的影响。谭峭继承了老子“有生于无”的思想,认为“道”是万物变化的根本,书中还引用了张湛《列子注》中的最高哲学“太虚”,即虚无的概念。

《化书》的核心思想在于阐述“化”的理念,即万物都在不断变化之中。书中通过列举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,分析了哲理,旨在说明超生脱死及修身持世之道。例如,书中提到“道之委也,虚化神,神化气,气化形,形生而万物所以塞也”,以及“道之用也,形化气,气化神,神化虚,虚明而万物所以通也”,这些描述展示了道家对于宇宙生成和万物变化的深刻理解。

此外,《化书》还探讨了治国因由和均食节俭的社会观,主张尚俭均食,反对过度奢侈和浪费。书中通过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分析,提出了许多深刻的哲理,旨在引导人们理解并顺应自然规律,达到修身养性、治国安民的目的。

在中国思想史上,《化书》具有重要的地位,它不仅丰富了道家思想,也为后来的道教内丹理论提供了哲学依据。谭峭的《化书》被视为道家入世奇书,对于理解道家思想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

谭峭 (860-968),字景升,五代泉州(今属福建) 人。其父为唐国子司业谭洙。谭峭早年颇涉经史,却不慕功名,不入科举之途,酷好黄老之书,并遍历名山,入名山而不复返。著有《化书》六卷,全书基本上发挥黄老列庄学说,禀承了传统道家思想,受列子化、盗天等思想影响颇大。该书还继承张湛《列子注》所论述的最高哲学 ” 太虚 ”,亦即虚,谓 ” 太虚一虚也 ”,” 其说多本黄老道德之旨,文笔简劲奥质 ”。谭峭的《化书》在中国思想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。

《化书》

一、道化

原文

道之委也,虚化神,神化气,气化形,形生而万物所以塞也。道之用也,形化气,气化神,神化虚,虚明而万物所以通也。是以古圣人穷通塞之端,得造化之源,忘形以养气,忘气以养神,忘神以养虚。虚实相通,是谓大同。故藏之为元精,用之为万灵,含之为太一,放之为太清。是以坎离消长于一身,风云发泄于七窃,真气薰蒸而时无寒暑,纯阳流注而民无死生,是谓神化之道者也。

【译文】

道的隐没,从虚化为神,神化为气,气化为形,有形之物出现后万物就受到阻塞。道的运用,是形化为气,气化为神,神化为虚,虚无澄明而万物就能畅通。所以古代圣人探究畅通和阻塞的端倪,掌握造化的根源,忘却形体来养气,忘却气来养神,忘却神来养虚。虚和实相通,这就叫做大同。所以收藏起来它就是元精,运用起来它就是万灵,蕴含起来它就是太一,释放出来它就是太清。因此坎离在一身中消长,风云从七窍中发泄,真气熏蒸而四季没有寒暑之分,纯阳流注而百姓没有生死之别,这就是神化的道理。

蛇雀

原文

蛇化为龟,雀化为蛤。彼忽然忘曲屈之状,而得蹒跚之质;此倏然失飞鸣之态,而得介甲之体。斫削不能加其功,绳尺不能定其象,何化之速也。且夫当空团塊,见塊而不见空;粉塊求空,见空而不见塊。形无妨而人自妨之,物无滞而人自滞之,悲哉!

【译文】

蛇变成龟,雀变成蛤。蛇忽然忘记了弯曲的形状,而得到了蹒跚的本质;雀一下子失去了飞翔鸣叫的状态,而得到了有甲壳的身体。砍削不能增加它们的功效,绳尺不能确定它们的形象,为什么变化这么快呢?况且面对空中的土块,看到土块就看不到空;粉碎土块求空,看到空就看不到土块。形体没有妨碍而人自己妨碍自己,事物没有阻滞而人自己阻滞自己,可悲啊!

老枫

原文

老枫化为羽人,朽麦化为蝴蝶,自无情而之有情也。贤女化为贞石,山蚯化为百合,自有情而之无情也。是故土木金石,皆有情性精魄。虚无所不至,神无所不通,气无所不同,形无所不类。孰为彼,孰为我?孰为有识,孰为无识?万物,一物也;万神,一神也,斯道之至矣。

【译文】

老枫树变成羽人,朽坏的麦子变成蝴蝶,从无情变为有情。贤良的女子变成贞石,山中的蚯蚓变成百合,从有情变为无情。所以土木金石,都有性情和精魄。虚无无所不至,神无所不通,气无所不同,形无所不类。哪个是彼,哪个是我?哪个是有识,哪个是无识?万物,是一物;万神,是一神,这就是道的极致了。

耳目

原文

目所不见,设明镜而见之;耳所不闻,设虚器而闻之。精神在我,视听在彼。跰趾可以割,陷吻可以补,则是耳目可以妄设,形容可以伪置。既假又假,既惑又惑。所以知魂魄魅我,血气醉我,七窃囚我,五根役我。惟神之有形,由形之有疣。苟无其疣,何所不可?

【译文】

眼睛看不到的东西,设置明镜就能看到;耳朵听不到的声音,设置虚空的器物就能听到。精神在我自身,视听在外界。多趾可以割掉,兔唇可以修补,那么耳目可以随意设置,容貌可以虚假安置。既虚假又虚假,既迷惑又迷惑。所以知道魂魄迷惑我,血气使我沉醉,七窍囚禁我,五根役使我。只有神有形体,是因为形体有赘疣。如果没有赘疣,有什么不可以呢?

环舞

原文

作环舞者宫室皆转,瞰回流者头目自旋。非宫室之幻惑也,而人自惑之;非回流之改变也,则人自变之。是故粉巾为兔,乐石为马,而人不疑;甘言巧笑,图脸画眉,而人不知。唯清静者,物不能欺。

【译文】

跳环舞的人觉得宫室都在转动,俯瞰回流的人觉得头目在旋转。不是宫室有幻术迷惑人,而是人自己迷惑自己;不是回流在改变,而是人自己在改变。所以用粉巾变成兔子,用乐石变成马,而人不怀疑;甜言蜜语、巧妙笑容,涂脸画眉,而人不知道。只有清静的人,外物不能欺骗。

铅丹

原文

术有火练铅丹以代谷食者,其必然也。然岁丰则能饱,岁俭则能饥,是非丹之恩,盖由人之诚也。则是我本不饥而自饥之,丹本不饱而自饱之。饥者大妄,饱者大幻,盖不齐其道也。故人能一有无,一死生,一情性,一内外,则可以蜕五行、脱三光,何患乎一日百食,何虑乎百日一食。

【译文】

方术中有用火炼制铅丹来代替谷物食物的,这是必然的。然而年成丰收时就能饱,年成歉收时就会饿,这不是铅丹的恩赐,大概是因为人的诚心。那么是我本来不饿而自己让自己饿,铅丹本来不能饱而自己让自己饱。饥饿的人很虚妄,饱食的人很虚幻,大概是因为没有使道整齐。所以人如果能统一有和无,统一生和死,统一情性,统一内外,就可以脱离五行、摆脱三光,何必担心一天吃一百次,何必忧虑一百天吃一次呢?

形影

原文

以一镜照形,以余镜照影。镜镜相照,影影相传,不变冠剑之状,不夺 黼黻 之色。是形也与影无殊,是影也与形无异。乃知瑚以非实,影以非虚,无实无虚,可与道俱。

【译文】

用一面镜子照形体,用其余的镜子照影子。镜子相互映照,影子相互传递,不改变冠剑的形状,不夺去黼黻的颜色。这样看来,形体和影子没有差别,影子和形体也没有不同。于是知道瑚并非实在,影子也并非虚幻,没有实在没有虚幻,可以与道一起。

蛰藏

原文

物有善于蛰藏者,或可以御大寒,或可以去大饥,或可以万岁不死。以其心冥冥兮无所知,神怡怡兮无所之,气熙熙无所为。万虑不能惑,求死不可得。是以大人体物知身,体身知神,体神知真,是谓吉人之津。

【译文】

事物中有善于蛰伏隐藏的,有的可以抵御严寒,有的可以去除大饥荒,有的可以万岁不死。因为它们的心昏暗不明无所知,神情怡然无所去,气息温和无所为。万般思虑不能迷惑它们,求死也不可能。所以大人体察事物知道自身,体察自身知道精神,体察精神知道真道,这叫做吉祥之人的渡口。

枭鸡

原文

枭夜明而昼昏,鸡昼明而夜昏,其异同也如是。或谓枭为异,则谓鸡为同;或谓鸡为异,则谓枭为同。孰枭鸡之异昼夜乎?昼夜之异枭鸡乎?枭鸡之同昼夜乎?夫耳中磬,我自闻;目中花,我自见。我之昼夜,彼之昼夜,则是昼不得谓之明,夜不得谓之昏。能齐昏明者,其唯大人乎!

【译文】

猫头鹰夜晚明亮而白天昏暗,鸡白天明亮而夜晚昏暗,它们的异同就是这样。有人说猫头鹰是不同的,就说鸡是相同的;有人说鸡是不同的,就说猫头鹰是相同的。究竟是猫头鹰和鸡的不同在于昼夜呢?还是昼夜的不同在于猫头鹰和鸡呢?或者是猫头鹰和鸡在昼夜上是相同的呢?耳中的磬声,是我自己听到的;眼中的花影,是我自己看到的。我的昼夜,它们的昼夜,那么白天不能说是明亮,夜晚不能说是昏暗。能够使昏暗和明亮平齐的,大概只有大人吧!

四镜

原文

小人常有四镜:一名璧,一名珠,一名砥,一名盂。璧视者大,珠视者小,砥视者正,盂视者倒。观彼之器,察我之形,由是无大小、无长短、无妍丑、无美恶。所以知形气謟我,精魄贼我,奸臣贵我,礼乐尊我。是故心不得为之君心,王不得为之主。戒之如火,防之如虎。纯俭不可袭,清静不可侮,然后可以迹容广而跻三五。

【译文】

小人常有四面镜子:一个叫璧,一个叫珠,一个叫砥,一个叫盂。用璧看东西显得大,用珠看东西显得小,用砥看东西显得正,用盂看东西显得倒。观察那些器物,审视自己的形体,从此没有大小、没有长短、没有美丑、没有善恶。所以知道形体和气息谄媚我,精魄侵害我,奸臣使我尊贵,礼乐尊崇我。因此心不能成为真正的君心,王不能成为真正的主。要像防备火一样戒备,像防范虎一样提防。纯粹的俭朴不能被侵袭,清静不能被侮辱,然后可以足迹宽广而登上三皇五帝之位。

射虎主

原文

射似虎者,见虎而不见石;斩暴蛟者,见蛟而不见水。是知万物可以虚,我身可以无。以我之无,合彼之虚。自然可以隐可以显,可以死,可以生而无所拘。夫空中之鹿若飞雪,而目未尝见;穴中之蚁若牛斗,而耳未尝闻,况非见闻者乎!

【译文】

射杀像虎的东西,看见虎而看不见石头;斩杀凶猛的蛟龙,看见蛟龙而看不见水。由此知道万物可以是虚幻的,我的身体可以是无。用我的无,结合万物的虚。自然可以隐可以显,可以死,可以生而无所拘束。空中的鹿像飞雪一样,而眼睛不曾看见;洞穴中的蚂蚁像牛争斗一样,而耳朵不曾听到,何况不是能看见听到的东西呢!

龙虎

原文

龙化虎变,可以蹈虚空,虚空非无也;可以贯金石,金石非有也。有无相通,物我相同。其生非始,其死非终。知此道者,形不可得毙,神不可得逝。

【译文】

龙变化虎变化,可以踩踏虚空,虚空并非没有;可以贯穿金石,金石并非有。有和无相通,物和我相同。它的生不是开始,它的死不是终结。知道这个道理的人,形体不会被毁灭,精神不会消逝。

游云

原文

游云无质,故五色舍焉;明镜无瑕,故万物象焉。谓水之含天也,必天之含水也。夫百步之外,镜则见人,人不见影,斯为验也。是知太虚之中无所不有,万耀之内无所不见。则世人且知心仰寥廓,而不知迹处虚空。寥廓无所间,神明且不远。是以君子常正其心,常俨其容。则可以游泳于寥廓,交友于神明而无咎也。

【译文】

游动的云没有实质,所以五色寄托在它上面;明镜没有瑕疵,所以万物显现在它里面。说水包含天,必定是天包含水。在百步之外,镜子能看见人,人看不见影子,这就是验证。由此知道太虚之中无所不有,万耀之内无所不见。那么世人只知道心仰慕辽阔,却不知道踪迹处在虚空。辽阔没有间隔,神明并不遥远。所以君子常常端正自己的心,常常庄重自己的容貌。就可以在辽阔中遨游,与神明交朋友而没有灾祸。

哕咽

原文

有言臭腐之状,则辄有所哕;闻珍羞之名,则妄有所咽。臭腐了然虚,珍羞必然无,而哕不能止,咽不能已。有惧菽酱若蝤蛴者,有爱鲍鱼若凤膏者。知此理者,可以齐奢俭,外荣辱,黜是非,忘祸福。

【译文】

一说到臭腐的样子,就会呕吐;一听到珍馐的名字,就会妄自吞咽口水。臭腐显然是虚幻的,珍馐必然是没有的,而呕吐不能停止,吞咽不能停止。有害怕豆酱像害怕蝤蛴的人,有喜爱鲍鱼像喜爱凤膏的人。知道这个道理的人,可以使奢侈和节俭平齐,把荣辱置之度外,罢黜是非,忘记祸福。

大化

原文

虚化神,神化气,气化形,形化精,精化顾盼,而顾盼化揖让,揖让化升降,升降化尊卑,尊卑化分别,分别化冠冕,冠冕化车辂,车辂化宫室,宫室化掖卫,掖卫化燕享,燕享化奢荡,奢荡化聚敛,聚敛化欺罔,欺罔化刑戮,刑戮化悖乱,悖乱化甲兵,甲兵化争夺,争夺化败亡。其来也势不可遏,其去也力不可拔。是以大人以道德游泳之,以仁义渔猎之,以刑礼笼罩之,盖保其国家而护其富贵也。故道德有所不实,仁义有所不至,刑礼有所不足,是教民为奸诈,使民为淫邪,化民为悖逆,驱民为盗贼。上昏昏然不知其弊,下恍恍然不知其病,其何以救之哉!

【译文】

从虚化为神,神化为气,气化为形,形化为精,精化为顾盼,而顾盼化为揖让,揖让化为升降,升降化为尊卑,尊卑化为分别,分别化为冠冕,冠冕化为车辂,车辂化为宫室,宫室化为掖卫,掖卫化为宴享,宴享化为奢侈放荡,奢侈放荡化为聚敛,聚敛化为欺骗,欺骗化为刑罚杀戮,刑罚杀戮化为悖乱,悖乱化为甲兵,甲兵化为争夺,争夺化为败亡。它的到来势头不可遏制,它的离去力量不可拔除。所以大人用道德遨游其中,用仁义捕猎其中,用刑礼笼罩其中,大概是为了保卫国家而保护富贵。所以道德有不实在的时候,仁义有不能到达的地方,刑礼有不足的时候,这是教导百姓奸诈,使百姓淫邪,使百姓悖逆,驱使百姓成为盗贼。上面昏昏然不知道它的弊端,下面恍恍然不知道它的弊病,用什么来拯救呢!

正一

原文

世人皆知苋菹可以剖鳖,而不知硃草可以剖人。小人由是知神可以分,气可以泮,形可以散。散而为万,不谓之有馀;聚而为一,不谓之不足。若狂风飘发,魂魄梦飞;屐齿断蚓,首尾皆动。夫何故?太虚,一虚也;太神,一神也;太气,一气也;太形,一形也。命之则四,根之则一。守之不得,舍之不失,是谓正一。

【译文】

世人都知道苋菜酱可以剖鳖,却不知朱草可以剖人。小人由此知道神可以分开,气可以散开,形可以分散。分散成为万物,不说是有余;聚集成为一体,不说是不足。就像狂风吹动头发,魂魄在梦中飞翔;木屐齿切断蚯蚓,首尾都在动。为什么呢?太虚,是一个虚;太神,是一个神;太气,是一气;太形,是一个形。命名为四个,根源是一个。守着它得不到,舍弃它也不会失去,这叫做正一。

天地

原文

天地盗太虚生,人虫盗天地生,营虰者,肠中之虫也,kq 我精气,铄我魂魄,盗我滋味,而有其生。有以见我之必死,所以知天之必颓。天其颓乎,我将安有;我其死乎,营虰将安守?所谓奸臣盗国,国破则家亡;蠹虫蚀木,木尽则虫死。是以大人录精气,藏魂魄,薄滋味,禁嗜欲,外富贵。虽天地老而我不倾,营虰死而我长生,奸臣去而国太平。

【译文】

天地盗取太虚而生,人和虫盗取天地而生,营虰,是肠中的虫子,消耗我的精气,消耗我的魂魄,盗取我的滋味,而有它的生命。由此可见我必定会死,所以知道天必定会崩塌。天如果崩塌了,我将在哪里;我如果死了,营虰将在哪里生存?所谓奸臣盗取国家,国家破灭则家庭灭亡;蠹虫侵蚀木头,木头耗尽则虫子死亡。所以大人收录精气,隐藏魂魄,减少滋味,禁止嗜欲,把富贵置之度外。即使天地衰老而我不倾倒,营虰死亡而我长生,奸臣离去而国家太平。

稚子

原文

稚子弄影,不知为影所弄;狂夫侮像,不知为像所侮。化家者不知为家所化,化国者不知为国所化,化天下者不知为天下所化。三皇,有道者也,不知其道化为五帝之德。五帝,有德者也,不知其德化为三王之仁义。三王,有仁义者也,不知其仁义化为秦汉之战争。醉者负醉,疥者疗疥,其势弥颠,其病弥笃,而无反者也。

【译文】

小孩子玩影子,不知道自己被影子所玩弄;狂妄的人侮辱画像,不知道自己被画像所侮辱。改变家庭的人不知道自己被家庭所改变,改变国家的人不知道自己被国家所改变,改变天下的人不知道自己被天下所改变。三皇,是有道的人,却不知道他们的道化为五帝的品德。五帝,是有德的人,却不知道他们的德化为三王的仁义。三王,是有仁义的人,却不知道他们的仁义化为秦汉的战争。醉酒的人背负着醉意,生疥疮的人治疗疥疮,这种形势越来越颠倒,这种病越来越严重,却没有回头的人。

阳燧

原文

阳燧召火,方诸召水,感激之道,斯不远矣。高视者强,低视者贼;斜视者狡,平视者仁;张视者怒,细视者佞;远视者智,近视者拙;外视者昏,内视者明。是故载我者身,用我者神,用神合真,可以长存。

【译文】

阳燧能招来火,方诸能招来水,感应激发的道理,并不遥远。眼睛向上看的人刚强,眼睛向下看的人邪恶;眼睛斜视的人狡猾,眼睛平视的人仁慈;眼睛睁得大大的人愤怒,眼睛眯着的人谄媚;眼睛远视的人有智慧,眼睛近视的人笨拙;眼睛向外看的人昏昧,眼睛向内看的人明智。所以承载我的是身体,使用我的是精神,运用精神与真道相合,可以长久存在。

死生

原文

虚化神,神化气,气化血,血化形,形化婴,婴化童,童化少,少化壮,壮化老,老化死。死复化为虚,虚复化为神,神复化为气,气复化为物。化化不间,由环之无穷。夫万物非欲生,不得不生;万物非欲死,不得不死。达此理者虚而乳之,神可以不化,形可以不生。

【译文】

从虚化为神,神化为气,气化为血,血化为形,形化为婴儿,婴儿化为儿童,儿童化为少年,少年化为壮年,壮年化为老年,老年化为死亡。死后又化为虚,虚又化为神,神又化为气,气又化为物。变化不停,如同圆环一样无穷无尽。万物不是想要生,而是不得不生;万物不是想要死,而是不得不死。明白这个道理的人以虚来滋养,神可以不变化,形可以不产生。

爪发

原文

爪发者,我之形。何爪可割而无害,发可截而无痛?盖荣卫所不至也。则是我本无害而筋骨为之害,我本无痛而血肉为之痛。所以知喜怒非我作,哀乐非我动,我为形所昧,形为我所爱。达此理者,可以出生死之外。

【译文】

指甲和头发,是我的形体的一部分。为什么指甲可以割掉而没有害处,头发可以截断而没有疼痛呢?大概是因为荣卫之气不能到达那里。那么是我本来没有害处而筋骨给我带来害处,我本来没有疼痛而血肉给我带来疼痛。所以知道喜怒不是我产生的,哀乐不是我发动的,我被形体所蒙蔽,形体被我所喜爱。明白这个道理的人,可以超出生死之外。

神道

原文

太上者,虚无之神也;天地者,阴阳之神也;人虫者,血肉之神也。其同者神,其异者形。是故形不灵而气灵,语不灵而声灵,觉不灵而梦灵,生不灵而死灵。水至清而结冰不清,神至明而结形不明。水泮返清,形散返明。能知真死者,可以游太上之京。

【译文】

最高的存在,是虚无的神;天地,是阴阳的神;人和虫,是血肉的神。它们相同的是神,不同的是形。所以形体不灵而气灵,语言不灵而声音灵,感觉不灵而梦灵,活着不灵而死了灵。水极其清澈而结冰就不清澈,神极其明白而结合形体就不明白。冰融化水又返回清澈,形体消散又返回明白。能知道真正的死的人,可以遨游在最高存在的京城。

神交

原文

牝牡之道,龟龟相顾,神交也;鹤鹤相唳,气交也。盖由情爱相接,所以神气可交也。是故大人大其道以合天地,廓其心以符至真,融其气以生万物,和其神以接兆民。我心熙熙,民心怡怡。心怡怡兮不知其所思,形惚惚兮不知其所为。若一气之和合,若一神之混同,若一声之哀乐,若一形之穷通。安用旌旗,安用金鼓,安用赏罚,安用行伍?斯可以将天下之兵,灭天下之敌。是谓神交之道也。

【译文】

雌雄的道理,乌龟相互对望,是神的交流;仙鹤相互鸣叫,是气的交流。大概是因为情爱相互连接,所以神气可以交流。所以大人扩大他的道来与天地相合,开阔他的心来与至真相符,融合他的气来产生万物,和谐他的神来接触万民。我的心和乐,民心愉悦。民心愉悦啊不知道他们在想什么,形体恍惚啊不知道他们在做什么。就像一种气的融合,就像一个神的混合,就像一种声音的哀乐,就像一种形体的困厄与通达。哪里用得着旌旗,哪里用得着金鼓,哪里用得着赏罚,哪里用得着军队呢?这样就可以率领天下的军队,消灭天下的敌人。这叫做神交的道理。

大含

原文

虚化神,神化气,气化形,形气相乘而成声。耳非听声也,而声自投之;谷非应响也,而响自满之。耳,小窃也;谷,大窃也。山泽,小谷也;天地,大谷也。一窃鸣,万窃皆鸣;一谷闻,万谷皆闻。声道气,气道神,神道虚;虚含神,神含气,气含声。声气形相道相含,虽秋蚊之 翾翾,苍蝇之营营,无所不至也。由此知之,虽丝毫之虑,必有所察;虽啾嚓之言,必有所闻。唯大人之机,天地莫能见,阴阳莫能知,鬼神莫能窥。夫何故?道德仁义之所为。

【译文】

从虚化为神,神化为气,气化为形,形和气相互作用而产生声音。耳朵不是听声音的,而声音自己投入耳朵;山谷不是回应响声的,而响声自己充满山谷。耳朵,是小的窃取者;山谷,是大的窃取者。山泽,是小山谷;天地,是大山谷。一个窃取者鸣叫,万个窃取者都鸣叫;一个山谷听到,万个山谷都听到。声音通向气,气通向神,神通向虚;虚包含神,神包含气,气包含声。声音、气、形、道相互包含,即使是秋天蚊子的飞舞,苍蝇的嗡嗡声,也无所不至。由此知道,即使是丝毫的思虑,必定有所察觉;即使是细微的言语,必定有所听闻。只有大人的玄机,天地不能看见,阴阳不能知道,鬼神不能窥探。为什么呢?因为是道德仁义的作用。

二、术化

云龙

原文

云龙风虎,得神气之道者也。神由母也,气由子也,以神召气,以母召子,孰敢不至也?夫荡秽者,必召五帝之气,苟召不至,秽何以荡?伏虺者,必役五星之精,苟役不至,虺何以伏?小人由是知阴阳可以作,风云可以会,山陵可以拔,江海可以覆。然召之于外,不如守之于内,然后用之于外,则无所不可。

【译文】

云从龙,风从虎,这是掌握神气之道的表现。神就如同母亲,气就如同孩子,用神来召唤气,就如同用母亲来召唤孩子,谁敢不来呢?要扫除污秽的人,必定召唤五帝之气,如果召唤不来,污秽又怎么能被扫除呢?要降伏毒蛇的人,必定役使五星之精,如果役使不来,毒蛇又怎么能被降伏呢?小人由此知道阴阳可以被创造,风云可以被会合,山陵可以被拔起,江海可以被倾覆。然而从外部召唤它们,不如在内部守住它们,然后再运用到外部,这样就没有什么是不可以的。

猛虎

原文

猛虎行,草木偃;毒鸩怒,土石揭。威之所烁,气之所搏,顽 qB 为之作。小人由是知铗可使之飞 , 山河可使之移,万物可使之相随。夫神全则威大,精全则气雄。万惑不能溺,万物可以役。是故一人所以能敌万人者,非弓刀之技,盖威之至也;一人所以能悦万人者,非言笑之惠,盖和之至也。

【译文】

猛虎行走,草木倒伏;毒鸠发怒,土石被掀起。威势所闪耀之处,气势所搏击之处,顽固的事物也会被触动。小人由此知道剑可以让它飞起来,山河可以让它移动,万物可以让它们跟随。精神完整那么威势就大,精力完整那么气势就雄。万般迷惑不能淹没他,万物都可以被役使。所以一个人能够抵挡万人,不是因为弓刀的技艺,而是因为威势达到了极致;一个人能够取悦万人,不是因为言语笑容的恩惠,而是因为和谐达到了极致。

用神

原文

虫之无足:蛇能屈曲,蛭能掬蹙,蜗牛能蓄缩。小人所以见其机,由是得其师,可以坐致万里而不驰。是故足行者有所不达,翼飞者有所不至,目视者有所不见,耳听者有所不闻。夫何故?彼知形而不知神,此知神而不知形。以形用神则亡,以神用形则康。

【译文】

没有脚的虫子:蛇能弯曲,水蛭能收缩,蜗牛能蜷缩。小人因此看到了其中的奥秘,由此找到了效法的对象,可以坐着到达万里之外而不用奔跑。所以靠脚行走的人有到不了的地方,靠翅膀飞翔的人有到不了的地方,用眼睛看的人有看不见的东西,用耳朵听的人有听不到的声音。为什么呢?那些只知道形体而不知道精神的人,这个只知道精神而不知道形体。用形体来运用精神就会灭亡,用精神来运用形体就会安康。

水窦

原文

水窦可以下溺,杵糠可以疗噎。斯物也,始制于人,又复用于人。法本无祖,术本无状,师之于心,得之于象。阳为阴所伏,男为女所制,刚为柔所克,智为愚所得。以是用本无,得虚之窃者,知法术之要乎!

【译文】

水窦可以用来排泄小便,杵糠可以用来治疗噎食。这些东西,开始是由人制造出来的,又反过来被人使用。方法本来没有始祖,术数本来没有形状,从心中感悟,从现象中获得。阳被阴所降服,男被女所制约,刚被柔所克制,智被愚所获取。因此,运用本来没有的东西,得到从虚无中窃取的奥秘的人,就知道法术的关键了吧!

魍魉

原文

魍魉附巫祭言祸福事,每来则饮食言语皆神,每去则饮食言语皆人。不知魍魉附巫祭也,不知巫祭之附魍魉也。小人由是知心可以交,气可以易,神可以夺,魄可以录。形为神之宫,神为形之容。以是论之,何所不可?

【译文】

魍魉附着在巫祭身上谈论祸福之事,每次来的时候饮食言语都很神奇,每次离开的时候饮食言语都和常人一样。不知道是魍魉附着在巫祭身上,还是巫祭附着在魍魉身上。小人由此知道心可以相交,气可以互换,神可以夺取,魄可以收录。形体是神的宫殿,神是形体的容貌。由此而论,有什么是不可以的呢?

虚无

原文

鬼之神可以御,龙之变可以役,蛇虺可以不能螫,戈矛可以不能击。唯无心者火不能烧,水不能溺,兵刃不能加,天命不能死。其何故?志于乐者犹忘饥,志于忧者犹忘痛,志于虚无者可以忘生死。

【译文】

鬼的神可以驾驭,龙的变化可以役使,蛇蝎不能蜇人,戈矛不能攻击。只有无心的人火不能烧,水不能淹,兵刃不能加身,天命不能让他死亡。为什么呢?热衷于快乐的人还会忘记饥饿,热衷于忧愁的人还会忘记疼痛,热衷于虚无的人可以忘记生死。

虚实

原文

方咫之木置于地之上,使人蹈之而有馀。方尺之木置于竿之端,使人踞之而不足。非物有小大,盖心有虚实。是故冒大暑而挠者愈热,受灸灼而惧者愈痛。人无常心,物无常性。小人由是知水可使不湿,火可使不燥。

【译文】

一方尺的木头放在地上,让人踩上去还有剩余的地方。一方尺的木头放在竿子的顶端,让人蹲在上面却觉得不够。不是物体有大小之分,而是人心有虚实之别。所以在大暑中挠动的人会觉得更热,受到灸灼而恐惧的人会觉得更痛。人没有恒定的心,物没有恒定的性质。小人由此知道水可以让人不湿,火可以让人不干燥。

狐狸

原文

狐狸之怪,雀鼠之魅,不能幻明镜之鉴者,明镜无心之故也。是以虚空无心而无所不知,昊天无心万象自驰,行师无状而敌不敢欺,大人无虑而元精自归,能师于无者,无所不之。

【译文】

狐狸的怪异,雀鼠的鬼魅,不能在明镜中变幻的原因,是明镜没有心。因此虚空没有心却无所不知,苍天没有心万象自然运行,行军没有固定的形态敌人却不敢欺骗,大人没有忧虑元气自然回归,能够效法无的人,没有去不了的地方。

转舟

原文

转万斛之舟者,由一寻之木;发千钧之弩者,由一寸之机。一目可以观大天,一人可以君兆民。太虚茫茫而有涯,太上浩浩而有象。得天地之纲,知阴阳之房,见精神之藏,则数可以夺,命可以活,天地可以反覆。

【译文】

转动万斛的大船,靠的是一寻长的木头;发射千钧的弩,靠的是一寸大小的机关。一只眼睛可以观察广阔的天空,一个人可以统治亿万百姓。太虚茫茫却有边际,太上浩浩却有形象。掌握天地的纲纪,知道阴阳的居所,看到精神的蕴藏之处,那么命运可以夺取,生命可以存活,天地可以反复。

心变

原文

至淫者化为妇人,至暴者化为猛虎,心之所变,不得不变。是故乐者其形和,喜者其形逸,怒者其形刚,忧者其形戚。斯亦变化之道也。小人由是知顾六尺之躯,可以为龙蛇,可以为金石,可以为草木。大哉斯言!

【译文】

极其淫荡的人会变成妇人,极其残暴的人会变成猛虎,心发生变化,就不得不变化。所以快乐的人形体平和,喜悦的人形体安逸,愤怒的人形体刚强,忧愁的人形体悲伤。这也是变化的道理。小人由此知道顾惜六尺身躯,可以变成龙蛇,可以变成金石,可以变成草木。这句话真伟大啊!

珠玉

原文

悲则雨泪,辛则雨涕;愤则结瘿,怒则结疽。心之所欲,气之所属,无所不育。邪苟为此,正必为彼。是以大人节悲辛,诫愤怒;得灏气之门,所以收其根;知元神之囊,所以韬其光;若蚌内守,若石内藏,所以为珠玉之房。

【译文】

悲伤就流泪,辛辣就流鼻涕;愤怒就生瘿瘤,发怒就生毒疮。心中所想,气就随之归属,没有什么不能孕育的。邪恶如果这样做,正义必定与之相反。所以大人节制悲伤和辛辣,告诫愤怒;找到浩大之气的门径,从而收敛它的根本;知道元神的口袋,从而隐藏它的光芒;就像蚌在内部守护,就像石头在内部隐藏,这就是成为珠玉的所在。

蠮々

原文

夫蠮々之虫,孕螟蛉之子,传其情,交其精,混其气,和其神。随物大小,俱得其真。蠢动无定情,万物无定形。小人由是知马可使之飞,鱼可使之驰,土木偶可使之有知,婴兒似乳母,斯道不远矣。

【译文】

蠮々这种虫子,孕育螟蛉之子,传递它的情感,交换它的精气,混合它的气息,调和它的精神。随着物体的大小,都能得到它的本真。蠕动的生物没有固定的情感,万物没有固定的形状。小人由此知道可以让马飞起来,可以让鱼奔跑,可以让土木偶有知觉,可以让婴儿像乳母,这个道理并不遥远。

胡夫

原文

胡夫而越妇,其子髯面而矬足;蛮夫而羌妇,其子拗鼻而昂首。梨接桃而本强者其实毛,梅接杏而本强者其实甘。以阴孕阳,以柔孕刚,以曲孕直,以短孕长,以大孕小,以圆孕方,以水孕火,以丹孕黄。小人由是知可以为金石,可以为珠玉,可以为异类,可以为怪状,造化之道也。

【译文】

胡人的丈夫和越人的妻子,他们的儿子胡须满面而身材矮小;蛮人的丈夫和羌人的妻子,他们的儿子鼻子弯曲而昂首挺胸。梨树嫁接桃树而本来强壮的结出的果实有毛,梅树嫁接杏树而本来强壮的结出的果实甘甜。用阴孕育阳,用柔孕育刚,用曲孕育直,用短孕育长,用大孕育小,用圆孕育方,用水孕育火,用丹孕育黄。小人由此知道可以变成金石,可以变成珠玉,可以变成异类,可以变成怪异的形状,这就是造化的道理。

阴阳

原文

阴阳相搏,不根而生芝菌;燥湿相育,不母而生蝤蛴。是故世人体阴阳而根之,学燥湿而母之,无不济者。小人由是知陶炼五行,火之道也;流行无穷,水之道也;八卦环转,天地之道也;神物乃生,变化之道也。是以君子体物而知身,体身而知道。夫大人之道幽且微,则不知其孰是孰非。

【译文】

阴阳相互搏击,没有根却生出芝菌;燥湿相互孕育,没有母亲却生出蝤蛴。所以世人体会阴阳而扎根,学习燥湿而孕育,没有不成功的。小人由此知道陶冶锻炼五行,这是火的道理;流行无穷,这是水的道理;八卦循环转动,这是天地的道理;神物于是产生,这是变化的道理。所以君子体会事物而知道自身,体会自身而知道道。大人的道幽深而微妙,就不知道哪个是对哪个是错。

海鱼

原文

海鱼有以虾为目者,人皆笑之。殊不知古人以囊萤为灯者,又不知书非日之光则不能驰,夜非烛之明则有所欺。观傀儡之假而不自疑,嗟明友之逝而不自悲,贤兴愚莫知,唯抱纯白、养太玄者,不入其机。

【译文】

海鱼中有把虾当作眼睛的,人们都嘲笑它。却不知道古人用囊萤来当灯,又不知道书如果没有太阳的光就不能传播,夜晚如果没有蜡烛的光就会被欺骗。看到傀儡的虚假却不怀疑自己,感叹明智的朋友逝去却不悲伤自己,贤能和愚蠢没有人知道,只有怀抱纯白、修养太玄的人,不会陷入这种机巧之中。

涧松

原文

涧松所以能凌霜者,藏正气也;美玉所以能犯火者,蓄至精也。是以大人书运灵旗,夜录神芝,觉所不觉,思所不思,可以冬御风而不寒,夏御火而不热。故君子藏正气者,可以远鬼神、伏奸佞;蓄至精者,可以福生灵、保富寿。夫何为?多少之故也。

【译文】

涧松之所以能抵御霜寒,是因为蕴藏着正气;美玉之所以能抵御火,是因为积蓄着至精。所以大人书写运用灵旗,夜晚记录神芝,觉察到没有觉察到的,思考到没有思考到的,可以在冬天抵御风而不寒冷,在夏天抵御火而不炎热。所以君子蕴藏正气的人,可以远离鬼神、降伏奸佞;积蓄至精的人,可以造福生灵、保持富贵长寿。为什么呢?这是因为多少的缘故。

动静

原文

动静相磨,所以化火也;燥湿相蒸,所以化水也;水火相勃,所以化云也;汤盎投井,所以化雹也;饮水雨日,所以化虹霓也。小人,由是知阴阳可以召,五行可以役,天地可以别构,日月可以我作。有闻是言者,必将以为诞。夫民之形也,头圆而足方,上动而下静,五行运于内,二曜明于外。斯亦构之道也。

【译文】

动和静相互摩擦,所以能化为火;燥和湿相互蒸腾,所以能化为水;水和火相互激荡,所以能化为云;把热汤和瓦罐投入井中,所以能化为冰雹;喝了水对着太阳,所以能化为虹霓。小人由此知道阴阳可以召唤,五行可以役使,天地可以另外构建,日月可以由我创造。听到这些话的人,必定认为这是荒诞的。人的形体,头是圆的而脚是方的,上面动而下面静,五行在内部运行,日月在外部照耀。这也是构建的道理。

声气

原文

操琴瑟之音,则翛然而闲;奏邓卫之音,则乐然而逸;碎瓴甓之音,则背膂凛森;挝鼓鼙之音,则鸿毛踯躅,其感激之道也如是。以其和也,召阳气,化融风,生万物也。其不和也,作阴气,化厉风,辱万物也。气由声也,声由气也,气动则声发,声发则气振,气振则风行而万物变化也。是以风云可以命,霜雹可以致,凤凰可以歌,熊罴可以舞,神明可以友,用乐之术也甚大。

【译文】

弹奏琴瑟的声音,就会悠然闲适;演奏邓卫的音乐,就会快乐安逸;打碎瓦块的声音,就会让人脊背发凉;敲击战鼓的声音,就会让鸿毛徘徊不前,这就是感应的道理。声音和谐,就能召唤阳气,化为融和的风,生出万物。声音不和谐,就会产生阴气,化为猛烈的风,羞辱万物。气由声音产生,声音由气产生,气运动就会发出声音,声音发出就会使气振动,气振动就会使风运行而万物发生变化。所以风云可以命令,霜雹可以招致,凤凰可以歌唱,熊罴可以舞蹈,神明可以结交,运用音乐的方法非常大。

大同

原文

虚含虚,神含神,气含气,明含明,物含物。达此理者,情可以通,形可以同。同于火者化为火,同于水者化为水,同于日月者化为日,同于金石者化为金石。唯大人无所不同,无所不化,足可以兴虚皇并驾。

【译文】

虚包含虚,神包含神,气包含气,明包含明,物包含物。明白这个道理的人,情感可以相通,形体可以相同。与火相同的就会化为火,与水相同的就会化为水,与日月相同的就会化为日月,与金石相同的就会化为金石。只有大人没有什么不能相同,没有什么不能变化,足以与虚皇并驾齐驱。

帝师

原文

镜非求鉴于物,而物自投之;橐非求饱于气,而气自实之。是故鼻以虚受臭,耳以虚受声,目以虚受色,舌以虚受味。所以心同幽冥,则物无不受;神同虚无,则事无不知。是以大人夺其机,藏其微,羽符至怪,阴液甚奇,可以守国,可以救时,可以坐为帝王之师。

【译文】

镜子不是向物体求取映照,而是物体自己投入镜子中;风箱不是向气求取充满,而是气自己充满风箱。所以鼻子用虚空接受气味,耳朵用虚空接受声音,眼睛用虚空接受颜色,舌头用虚空接受味道。所以心与幽冥相同,那么就没有什么不能接受;神与虚无相同,那么就没有什么不知道。所以大人夺取其中的关键,隐藏其中的微妙,羽符极其怪异,阴液非常神奇,可以守卫国家,可以拯救时世,可以坐着成为帝王的老师。

琥珀

原文

琥珀不能呼腐芥,丹砂不能入焦金,磁石不能取惫铁,元气不能发陶炉。所以大人善用五行之精,善夺万物之灵,食天人之禄,驾风马之荣。其道也在忘其形而求其情。

【译文】

琥珀不能吸引腐臭的芥菜,丹砂不能进入烧焦的金属,磁石不能吸取疲惫的铁,元气不能使陶炉发生变化。所以大人善于运用五行的精华,善于夺取万物的灵气,享受天人的福禄,驾驭风马的荣耀。它的道理在于忘记形体而追求其情。

三、德化

五常

原文

儒有讲五常之道者,分之为五事,属之为五行,散之为五色,化之为五声,俯之为五岳,仰之为五星,物之为五金,族之为五灵,配之为五味,感之为五情。所以听之者若醯鸡之游太虚,如井蛙之浮沧溟,莫见其鸿氵蒙之涯,莫测其浩渺之程。日暮途远,无不倒行。殊不知五常之道一也,忘其名则得其理,忘其理则得其情。然后牧之以清静,栖之以杳冥,使混我神气,符我心灵。若水投水,不分其清;若火投火,不问其明。是谓夺五行之英,盗五常之精,聚之则一芥可包,散之则万机齐亨。其用事也如酌醴以投器,其应物也如悬镜以鉴形。于是乎变之为万象,化之为万生,通之为阴阳,虚之为神明。所以运帝王之筹策,代天地之权衡,则仲尼其人也。

【译文】

儒家有讲述五常之道的人,把它分为五种事,归属为五行,分散为五色,转化为五声,俯视它为五岳,仰视它为五星,物质上为五金,族类上为五灵,搭配上为五味,感应上为五情。所以听的人就像醋瓮中的小飞虫在太空中游荡,如同井里的青蛙在大海中漂浮,看不见它广阔的边际,无法测量它浩渺的历程。天色已晚路途遥远,没有不逆行的。却不知道五常之道是统一的,忘记它的名称就能得到它的道理,忘记它的道理就能得到它的情。然后用清静来管理它,在深远的境界中栖息它,使它与我的神气混合,符合我的心灵。就像水投入水中,分不清谁更清澈;就像火投入火中,不问谁更明亮。这就叫做夺取五行的精华,盗取五常的精髓,聚集起来一小粒芥子就能包含,分散开来万事万物都能亨通。它发挥作用就像斟酌甜酒倒入器皿,它应对事物就像悬挂镜子来照出形状。于是变化为万千景象,转化为万物生灵,贯通为阴阳,虚无为神明。所以运用帝王的谋略,代替天地的权衡,那就是孔子这样的人。

飞蛾知

原文

天下贤愚,营营然若飞蛾之投夜烛,苍蝇之触晓窗。知往而不知返,知进而不知退。而但知避害而就利,不知聚利而就害。夫贤于人而不贤于身,何贤之谓也?博于物而不博于己,何博之谓也?是以大人利害俱忘,何往不臧?

【译文】

天下的贤人和愚人,忙碌的样子就像飞蛾扑向夜晚的蜡烛,苍蝇触碰清晨的窗户。知道前往却不知道返回,知道前进却不知道后退。只知道躲避害处而趋向利益,不知道聚集利益却会带来害处。对别人来说是贤能的却对自己不是贤能,那算什么贤能呢?对事物广博却对自己不广博,那算什么广博呢?所以大人利害都忘记,到哪里不是好的呢?

异心

原文

虎踞于林,蛇游于泽,非鸱鸢之仇;鸱鸢从而号之,以其蓄异心之故也。牛牧于田,豕眠于圃,非乌鹊之驭;乌鹊从而乘之,以其无异心之故也。是故麟有利角,众兽不伏;凤有利觜,众鸟不宾;君有奇智,天下不臣。善驰者终于蹶,善斗者终于败。有数则终,有智则穷。巧者为不巧者所使,诈者为不诈者所理。

【译文】

老虎盘踞在树林中,蛇在沼泽中游走,不是猫头鹰和鸢的仇敌;猫头鹰和鸢却跟随着它们号叫,是因为它们怀有不同的心。牛在田里放牧,猪在园圃中睡觉,不是乌鹊驾驭的对象;乌鹊却跟随着它们,是因为它们没有不同的心。所以麒麟有锋利的角,众兽不服;凤凰有锐利的嘴,众鸟不敬;君主有奇特的智慧,天下人不臣服。善于奔跑的最终会跌倒,善于争斗的最终会失败。有定数就会终结,有智谋就会困窘。灵巧的人被不灵巧的人驱使,狡诈的人被不狡诈的人治理。

弓矢

原文

天子作弓矢威天下,天下盗弓矢以侮天子。君子作礼乐以防小人,小人盗礼乐以僭君子。有国者好聚敛,蓄粟帛、具甲兵以御贼盗,贼盗擅甲兵、踞一粟帛以夺其国,或曰:“安危德也。”又曰:“兴亡数也。”苟德可以恃,何必广粟帛乎?苟数可以凭,何必广甲兵乎?

【译文】

天子制作弓矢威慑天下,天下人盗取弓矢来侮辱天子。君子制定礼乐来防范小人,小人盗取礼乐来僭越君子。拥有国家的人喜欢聚敛,积蓄粮食布帛、准备兵器来抵御盗贼,盗贼擅自拥有兵器、占据粮食布帛来夺取国家,有人说:“安危在于德行。”又有人说:“兴亡在于命运。”如果德行可以依靠,何必广泛地积蓄粮食布帛呢?如果命运可以凭借,何必广泛地准备兵器呢?

聪明

原文

无所不能者,有大不能;无所不知者,有大不知,夫忘弓矢然后知射之道,忘策辔然后知驭之道,忘弦匏然后知乐之道,忘智虑然后知大人之道。是以天下之主,道德出于人;理国之主,仁义出于人;亡国之主,聪明出于人。

【译文】

无所不能的人,有很大的不能;无所不知的人,有很大的不知,忘记弓矢然后才知道射箭的道理,忘记马鞭缰绳然后才知道驾驭的道理,忘记弦乐器和笙然后才知道音乐的道理,忘记智谋思虑然后才知道大人的道理。所以天下的君主,道德出自他人;治理国家的君主,仁义出自他人;亡国的君主,聪明出自自己。

有国

原文

有国之礼,享郊庙,敬鬼神也;亹龟策占吉凶也。敬鬼神,信祸福之职也;占吉凶,信兴亡之数也。柰何有大不信,穷民之力以为城郭,夺民之食为储蓄?是福可以力取,是祸可以力敌;是疑贰于鬼神,是欺惑于龟策,是不信于天下之人;斯道也,赏不足动,罚不足惧,国不足守。

【译文】

拥有国家的礼仪,是祭祀郊庙,敬重鬼神;用龟甲和蓍草占卜吉凶。敬重鬼神,是相信祸福的职责;占卜吉凶,是相信兴亡的命运。为什么有很大的不相信,用尽百姓的力量来建造城郭,夺取百姓的食物来作为储蓄呢?如果福可以用力量获取,祸可以用力量抵挡;这就是对鬼神有二心,被龟甲蓍草所欺骗迷惑,不被天下人信任;这种做法,赏赐不足以打动人心,惩罚不足以让人畏惧,国家不足以守住。

黄雀

原文

黄雀之为物也,日游于庭,日亲于人而常畏人,而人常挠之。玄鸟之为物也,时游于户,时亲于人而不畏人,而人不挠之,彼行促促,此行佯佯;彼鸣啾啾,此鸣锵锵;彼视双双,此视汪汪;彼心戚戚,此心堂堂。是故疑人者为人所疑,防人者为人所防。君子之道,仁兴义、中兴正,何忧何害!

【译文】

黄雀这种动物,每天在庭院中游玩,每天亲近人却常常害怕人,而人常常骚扰它。燕子这种动物,时常在门户间游玩,时常亲近人却不害怕人,而人也不骚扰它。黄雀行动匆忙,燕子行动从容;黄雀鸣叫急切,燕子鸣叫响亮;黄雀眼神惊恐,燕子眼神明亮;黄雀心中忧愁,燕子心中坦然。所以怀疑别人的人被别人怀疑,防范别人的人被别人防范。君子的道,仁义兴起、中正端正,有什么忧愁和害处呢!

笼猿

原文

笼中之猿,踊跃万变不能出于笼;匣中之虎,狂怒万变不能出于匣;小人之机,智虑万变不能出于大人之道。夫大人之道,如地之负,如天之垂。无日不怨,无人不欺,怨不我怒,欺不我夷,然后万物知其所归。

【译文】

笼中的猿猴,踊跃变化万千也不能从笼中出来;匣子里的老虎,狂怒变化万千也不能从匣子里出来;小人的心思,智谋思虑变化万千也不能超出大人的道。大人的道,就像大地承载万物,就像天空覆盖万物。没有一天不被埋怨,没有一个人不被欺骗,埋怨我也不发怒,欺骗我也不轻视,然后万物知道它们的归宿。

常道

原文

仁义者常行之道,行之不得其术,以至于亡国。忠信者常用之道,用之不得其术,以至于护罪。廉洁者常守之道,守之不得其术,以至于暴民。财辩者常御之道,御之不得其术,以至于罹祸。盖拙在用于人,巧在用于身。使民亲稼则怨,诫民轻食则怒。夫饵者鱼之嗜,膻者蚁之慕,以饵投鱼鱼必以惧,以膻投蚁蚁必去,由不得化之道。

【译文】

仁义是常走的道,走得不得其法,以至于国家灭亡。忠信是常用的道,用得不得其法,以至于犯下罪过。廉洁是常守的道,守得不得其法,以至于残害百姓。善于理财和辩论是常驾驭的道,驾驭得不得其法,以至于遭受灾祸。大概笨拙在于用于别人,巧妙在于用于自身。让百姓亲近农事就会怨恨,告诫百姓轻视食物就会发怒。诱饵是鱼所喜爱的,膻味是蚂蚁所羡慕的,用诱饵投给鱼鱼必定因为害怕而不敢吃,用膻味投给蚂蚁蚂蚁必定离开,这是因为不得其转化的道。

感喜

原文

感父之慈,非孝也;喜君之宠,非忠也。感始于不感,喜始于不喜。多感必多怨,多喜必多怒。感喜在心,由物之有毒,由蓬之藏火,不可不虑。是以君子之业,爵之不贵,礼之不大,亲之不知,疏之不疑,辱之不得,何感喜之有。

【译文】

感激父亲的慈爱,不是孝;喜欢君主的恩宠,不是忠。感激开始于不感激,喜悦开始于不喜悦。多感激必定多怨恨,多喜悦必定多愤怒。感激和喜悦在心中,就像物体中有毒,就像蓬草中藏着火,不能不考虑。所以君子的事业,爵位不认为尊贵,礼仪不认为盛大,亲近不被知道,疏远不被怀疑,侮辱不能得到,有什么感激和喜悦呢?

太医

原文

太医之道,脉和而实者为君子,生之道也;挠而浮者为小人,死之道也。太卜之道,策平而慢者为君子,吉之道也;曲而利者为小人,凶之道也。以是论之,天下之理一也,是故观其国,则知其臣;观其臣,则知其君;观其君,则知其兴亡。臣可以择君而仕,君可以择臣而任。夫揖让可作而躁静不可作,衣冠可诈而形器不可诈,言语可文而声音不可文。

【译文】

太医的道理,脉象平和而坚实的是君子,是生存的道理;脉象弯曲而浮的是小人,是死亡的道理。太卜的道理,占卜的蓍草平整而缓慢的是君子,是吉祥的道理;弯曲而锐利的是小人,是凶险的道理。由此而论,天下的道理是统一的,所以观察一个国家,就能知道它的臣子;观察它的臣子,就能知道它的君主;观察它的君主,就能知道它的兴亡。臣子可以选择君主而做官,君主可以选择臣子而任用。拱手谦让可以做作而浮躁安静不能做作,衣服帽子可以伪装而形体器官不能伪装,言语可以修饰而声音不能修饰。

谗语

原文

藏于人者谓之机,奇于人者谓之谋。殊不知道德之机,众人所知;仁义之谋众人所无。是故有赏罚之教则邪道进,有亲疏之分则小人入。夫弃金于市,盗不敢取;询政于朝,谗不敢语,天下之至公也。

【译文】

藏在人心中的叫做机谋,比别人奇特的叫做谋略。却不知道道德的机谋,是众人都知道的;仁义的谋略是众人所没有的。所以有赏罚的教导邪道就会前进,有亲疏的分别小人就会进入。把金子丢弃在集市上,盗贼不敢拿;在朝廷上询问政事,谗言的人不敢说话,这是天下最公正的。

刻画

原文

画者不敢易于圆象,苟易之,必有咎。刻者不敢侮于本偶,苟侮之,必贻祸。始制作于我,又要敬于我,又真祸于我。是故张机者用于机,设险者死于险,建功者辱于功,立法者惧于法。动一穷则百穷相会,举一事则万事有害,所以机贵乎明,险贵乎平,功贵乎无状,法贵乎无象。能出刻书者,可以名之为大象。

【译文】

画画的人不敢轻易改变圆形的形象,如果改变了,必定有灾祸。雕刻的人不敢侮辱原本的偶象,如果侮辱了,必定带来灾祸。开始制作是由我,又要敬重我,又真正给我带来灾祸。所以设置机关的人被机关所利用,设置危险的人死于危险,建立功勋的人被功勋所侮辱,制定法律的人害怕法律。一动就会有一百种困境相会,做一件事就会对万事都有害,所以机关贵在明白,危险贵在平坦,功勋贵在没有形状,法律贵在没有形象。能超出刻写书籍的人,可以称之为大象。

酒醴

原文

夫酒醴者,迫之饮愈不饮,恕之饮愈欲饮。是故抑人者人抑之,容人者人容之;贷其死者乐其死,贷其输者乐其输。所以民盗君之德,君盗民之力。能知反覆之道者,可以居兆民之职。

【译文】

酒这种东西,逼迫人喝就越不想喝,宽容人喝就越想喝。所以压制别人的人被别人压制,包容别人的人被别人包容;宽免将死的人他就乐于死亡,宽免将失败的人他就乐于失败。所以百姓盗取君主的德行,君主盗取百姓的力量。能知道反复的道理的人,可以担任管理万民的职务。

恩赏

原文

侯者人所贵,金者人所重,众人封公而得侯者不美,众人分玉而得金者不乐。是故赏不可妄行,恩不可妄施。其当也由为争夺之渐,其不当也即为乱亡之基。故我自卑则赏不能大,我自俭则恩不得奇。历观乱亡之史皆骄侈,恩赏之所以为也。

【译文】

封侯是人们所看重的,金子是人们所重视的,众人被封为公而得到封侯的人不觉得美好,众人分得了玉而得到金子的人不觉得快乐。所以赏赐不能随意施行,恩惠不能随意给予。恰当是因为它是争夺的开始,不恰当就是混乱灭亡的基础。所以我自己谦卑那么赏赐就不能太大,我自己节俭那么恩惠就不能奇特。纵观混乱灭亡的历史都是因为骄奢,这就是恩赏的原因。

养民

原文

民不怨火而怨使之禁火,民不怨盗而怨使之防盗。是故济民不如不济,爱民不如不爱。天有雨露,所以招其怨;神受祷祝,所以招其谤。夫禁民火不如禁心火,防人盗不如防我盗,其养民也如是。

【译文】

百姓不怨恨火而怨恨让人禁止火,百姓不怨恨盗贼而怨恨让人防范盗贼。所以救济百姓不如不救济,爱护百姓不如不爱护。上天有雨露,所以招来怨恨;神接受祈祷祝福,所以招来诽谤。禁止百姓用火不如禁止心中的火,防范别人偷盗不如防范自己偷盗,这就是养民的道理。

四、仁化

得一

原文

旷然无为之谓道,道能自守之谓德,德生万物之谓仁,仁救安危之谓义,义有去就之谓礼,礼有变通之谓智,智有诚实之谓信,通而用之之谓圣。道,虚无也,无以自守,故授之以德。德,清静也,无以自用,故授之以仁。仁用而万物生,万物生必有安危,故授之以义。义济安拔危,必有藏否,故授之以礼。礼秉规持范,必有疑滞,故授之以智。智通则多变,故授之以信,信者,成万物之道也。

【译文】

旷然无为叫做道,道能自我坚守叫做德,德生出万物叫做仁,仁拯救安危叫做义,义有去就叫做礼,礼有变通叫做智,智有诚实叫做信,贯通而运用它们叫做圣。道,是虚无的,无法自我坚守,所以把德授予它。德,是清静的,无法自我运用,所以把仁授予它。仁被运用万物就产生,万物产生必定有安危,所以把义授予它。义救助安稳拔除危险,必定有褒贬,所以把礼授予它。礼秉持规矩持有典范,必定有疑惑停滞,所以把智授予它。智通达就会多变,所以把信授予它,信,是成就万物的道。

五行

原文

道德者,天地也。五常者,五行也。仁发生之谓也,故均于木。义,救难之谓也,故均于金。礼,明白之谓也,故均于火。智,变通之谓也,故均于水。信,悫然之谓也,故均于土。仁不足则义济之,金伐木也。义不足则礼济之,火伐金也。礼不足则智济之,水伐火也。智不足则信济之,土伐水也。始则五常相济之业,终则五常相伐之道,斯大化之往也。

【译文】

道德,如同天地。五常,如同五行。仁是生长发生的意思,所以与木对应。义,是拯救危难的意思,所以与金对应。礼,是明白的意思,所以与火对应。智,是变通的意思,所以与水对应。信,是诚实的意思,所以与土对应。仁不足就用义来补充,就像金克木。义不足就用礼来补充,就像火克金。礼不足就用智来补充,就像水克火。智不足就用信来补充,就像土克水。开始的时候五常相互补充成就事业,最后五常相互克制,这就是大的变化的走向。

畋渔

原文

夫禽兽之于人也何异?有巢穴之居,有夫妇之配,有父子之性,有死手之情。乌反哺,仁也;隼悯胎,义也;蜂有君,礼也;羊跪乳,智也;雉不再接,信也。孰究其道?万物之中五常百行无所不有也,而教之为纲罟,使之务畋渔。且夫焚其巢穴,非仁也;夺其亲爱,非义也;以斯为享,非礼也;教民残暴,非智也;使万物怀疑,非信也。夫膻臭之欲不止,杀害之机不已。羽毛虽无言,必状我为贪狼之兴封;鳞介虽无知,必名我为长鲸之与巨虺也。胡为自安,焉得不耻?吁!直疑自古无君子。

【译文】

禽兽对于人有什么不同呢?有巢穴居住,有夫妇相配,有父子之情,有生死之情。乌鸦反哺,这是仁;隼怜悯胎儿,这是义;蜜蜂有君主,这是礼;羊跪着吃奶,这是智;野鸡不再交配,这是信。谁能深究其中的道理呢?万物之中五常百行无所不有,却教人制作网罟,让他们致力于打猎捕鱼。而且焚烧它们的巢穴,这不是仁;夺走它们的亲爱,这不是义;用这些来享用,这不是礼;教百姓残暴,这不是智;让万物产生怀疑,这不是信。那对膻臭的欲望不停,杀害的机会不止。羽毛虽然不能说话,必定会描述我是贪婪的狼兴起的原因;鳞甲虽然没有知觉,必定会把我称作长鲸和巨蟒。为什么还能自我安宁,怎么能不感到羞耻呢?唉!真怀疑自古以来没有君子。

牺牲

原文

牺牲之享,羔雁之荐,古之礼也。且古之君子,非不知情之忧喜、声之哀乐能动天地、能感鬼神。刀杌前列,则忧喜之情可知矣;鹰犬齐至,则哀乐之声可知矣。以是祭天地,以是祷神明,天地必不享,苟享之必有咎;神明必不歆,苟歆之必有悔。所以知神龙见,丧风云之象也;凤凰来,失尊戴之象也;麒麟出,亡国土之象也。观我之义,禽必不义也;以彼为祥,禽必不祥也。

【译文】

用牺牲祭祀,用羔羊大雁进献,这是古代的礼仪。而且古代的君子,不是不知道情感的忧喜、声音的哀乐能够感动天地、能够感动鬼神。刀和砧板排列在前,那么忧喜的情感就可以知道了;鹰和狗一起到来,那么哀乐的声音就可以知道了。用这个来祭祀天地,用这个来祈祷神明,天地必定不会享用,如果享用了必定有灾祸;神明必定不会喜爱,如果喜爱了必定有悔恨。所以知道神龙出现,是丧失风云的象征;凤凰飞来,是失去尊崇爱戴的象征;麒麟出现,是失去国家的象征。看我的义,禽兽必定是不义的;把它们当作吉祥,禽兽必定是不吉祥的。

太和

原文

非兔狡,猎狡也;非民诈,吏诈也。慎勿怨盗贼,盗贼惟我召;慎勿怨叛乱,叛乱禀我教。不有和睦,焉得仇雠;不有赏动,焉得斗争。是以大人无亲无疏,无爱无恶,是谓太和。

【译文】

不是兔子狡猾,是猎人狡猾;不是百姓狡诈,是官吏狡诈。千万不要怨恨盗贼,盗贼是我招来的;千万不要怨恨叛乱,叛乱是我教导的。没有和睦,哪里来的仇敌;没有赏赐的激励,哪里来的争斗。所以大人没有亲疏之分,没有爱恶之别,这叫做太和。

墨鱼

原文

海鱼有吐墨水上庇其身而游者,人因墨而渔之。夫智者多屈,辩者多辱,明者多蔽,勇者多死。扃鐍固,贼盗喜;忌讳严,敌国幸。禁可以越者,号也;兵可以夺者,符也。蜀败于山,晋败于马。夫大人之机,道德仁义而已矣。

【译文】

海鱼中有吐出墨水在水上庇护自己而游动的,人因为墨水而捕捞它。有智慧的人大多受委屈,善辩的人大多受侮辱,明智的人大多被蒙蔽,勇敢的人大多死亡。门闩坚固,盗贼高兴;忌讳严格,敌国幸运。禁令可以被越过的,是口号;军队可以被夺取的,是兵符。蜀国因为山而失败,晋国因为马而失败。大人的关键,只是道德仁义而已。

神弓

原文

誉人者人之誉,谤人者人谤之,是以君子能罪己,斯罪人也;不报怨,斯报怨也。所谓神弓鬼矢,不张而发,不注而中。天得之以假人,人得之以假天下。

【译文】

赞誉别人的人别人也赞誉他,诽谤别人的人别人也诽谤他,所以君子能够怪罪自己,这就是怪罪别人;不报复怨恨,这就是报复怨恨。所说的神弓鬼矢,不拉开就发射,不瞄准就射中。上天凭借它借给人,人凭借它借给天下。

救物

原文

救物而称义者,人不义之;行惠而求报者,人不报之。民之情也,让之则多,争之则少,就之则去,避之则来;与之则轻,惜之则夺。是故大义无状,大恩无象。大义成,不知者荷之;大恩就,不识者报之。

【译文】

拯救万物而被称为义的人,人们认为他不义;施行恩惠而求回报的人,人们不回报他。百姓的性情,谦让就会增多,争夺就会减少,靠近就会离开,躲避就会过来;给予就会轻视,珍惜就会抢夺。所以大的义没有形状,大的恩没有形象。大义成就,不知道的人承受它;大恩成就,不认识的人回报它。

书道

原文

心不疑乎手,手不疑乎笔,忘手笔,然后知书之道。和暢,非巧也;淳古,非朴也;柔弱,非美也;强梁,非勇也。神之所浴,气之所沐。是故黠策蓄血气,顾盼含情性。无笔黑之迹,无机智之状;无刚柔之容,无驰骋之象。若皇帝之道熙熙然,君子之风穆穆然。是故观之者,其心乐,其神和,其气融,其政太平,其道无朕。夫何故?见山思静,见水思动,见云思变,见石思贞,人之常也。

【译文】

心不怀疑手,手不怀疑笔,忘记手和笔,然后知道书法的道。和谐流畅,不是巧;淳厚古朴,不是朴;柔弱,不是美;强横,不是勇。是神沐浴的地方,气沐浴的地方。所以聪明的策略积蓄血气,顾盼之间含有情性。没有笔墨的痕迹,没有机智的样子;没有刚柔的容貌,没有驰骋的景象。就像皇帝的道和乐的样子,君子的风庄重的样子。所以观看的人,他的心快乐,他的神和谐,他的气融合,他的政治太平,他的道没有迹象。为什么呢?看见山就想到静,看见水就想到动,看见云就想到变,看见石就想到贞,这是人的常情。

凤鸱

原文

凤不凤不知美,鸱不知恶,陶唐氏不知圣,有苗氏不知暴。使陶氏恃其圣,非圣也;有苗氏知其暴,不暴也。众人皆能写人之形,而不能写己之形;皆能求人之恶,而不能求己之恶;皆能知人之祸,而不能知己之祸。是以大人听我声,察我色,候我形,伺我气,然后知人之情伪。

【译文】

凤凰不知道自己美,猫头鹰不知道自己恶,陶唐氏不知道自己圣,有苗氏不知道自己暴。如果陶唐氏依仗自己的圣,那就不是圣;有苗氏知道自己的暴,那就不暴。众人都能写出别人的形状,却不能写出自己的形状;都能找出别人的恶,却不能找出自己的恶;都能知道别人的祸,却不能知道自己的祸。所以大人听我的声音,观察我的脸色,留意我的形状,窥探我的气息,然后知道人的情伪。

知人

原文

观其文章,则知其人之贵贱焉;观其书篆,则知其人之情性焉;闻其琴瑟,则知其人之道德焉;闻其教令,则知其人之吉凶焉。小人由是知唐尧之容淳淳然,虞舜之容熙熙然,伯禹之容荡荡然,殷汤之容堂堂然,文王之容巍巍然,武王之容谔谔然,仲尼之容皇皇然。则天下之人,可以自知其愚与贤。

【译文】

看一个人的文章,就知道这个人的贵贱;看一个人的书篆,就知道这个人的情性;听一个人的琴瑟,就知道这个人的道德;听一个人的教令,就知道这个人的吉凶。小人由此知道唐尧的容貌淳厚的样子,虞舜的容貌和乐的样子,伯禹的容貌广大的样子,殷汤的容貌庄严的样子,文王的容貌高大的样子,武王的容貌刚直的样子,仲尼的容貌盛大的样子。那么天下的人,可以自己知道自己的愚笨和贤能。

蝼蚁

原文

蝼蚁之有君也,一拳之宫,与众处之;一塊之台,与众临之;一粒之食,与众蓄之,一虫之肉,与众咂之;一罪之疑,与众戮之。故得心相通而后神相通。神相通而后气相通,气相通而后形相通。故我病则众病,我痛则众痛,怨何由起,叛何由始?斯太古之化也。

【译文】

蝼蚁有君主,一拳大小的宫殿,和众人一起居住;一块大小的高台,和众人一起登临;一粒大小的食物,和众人一起积蓄,一只虫子的肉,和众人一起咂食;一个罪过的嫌疑,和众人一起杀戮。所以心得相通然后神相通。神相通然后气相通,气相通然后形相通。所以我生病众人就生病,我疼痛众人就疼痛,怨恨从哪里产生,叛乱从哪里开始呢?这是太古的教化。

歌舞

原文

能歌者不能者听之,能舞者观之,巧者不巧者辨之,贤者不贤者任之。夫养木者必将伐之,待士者必将死之。纲之以冠冕,钓之以爵禄。若马驾车辂,贵不我得;彘食糟糠,肥不我有。是以大人道不虚贵,德不虚守;贫有所倚,进有所恃。退者非乐寒贱,而甘委弃。

【译文】

能唱歌的人不能唱歌的人听,能跳舞的人观看,灵巧的人不灵巧的人辨别,贤能的人不贤能的人任用。养树木的人必定会砍伐它,对待士人的人必定会让他死。用冠冕来笼络,用爵禄来引诱。就像马驾驶车,富贵不能为我所得;猪吃糟糠,肥胖不能为我所有。所以大人道不虚假地尊贵,德不虚假地坚守;贫穷有所依靠,晋升有所凭借。退隐的人不是喜欢寒贱,而是甘心放弃。

踯躅

原文

踯躅之酒,乌啄之脯,莨荡之膏,冶葛之乳。初啖之若芥,再啖之若黍,复啖之若丸,又啖之若脯。小人由是知强弩可以渐引,巨鼎可以渐举,水火可以渐习,虎兕 可以渐侣。逆者我所化,辱者我所与,不应者我所命,不臣者我所取。所以信柔马不可驭,渐贼不可御。得之以为万化之母。

【译文】

踯躅酒,乌鸦啄的干肉,莨荡的膏,冶葛的乳汁。刚开始吃像芥菜,再吃像黍米,又吃像药丸,又吃像干肉。小人由此知道强弩可以渐渐拉开,巨鼎可以渐渐举起,水火可以渐渐习惯,老虎犀牛可以渐渐亲近。叛逆的人我来感化,受辱的人我来给予,不应答的人我来命令,不臣服的人我来获取。所以知道温顺的马不可驾驭,渐渐的贼人不可抵御。得到它作为万化之母。

止斗

原文

止人之斗者使其斗,抑人之忿者使其忿;善救斗者预其斗,善解忿者济其忿。是故心不可伏,而伏之愈乱;民不可理,而理之愈怨。水易动而自清,民易变而自平。其道也在不逆万物之情。

【译文】

制止别人争斗的人让他们争斗,抑制别人愤怒的人让他们愤怒;善于拯救争斗的人预先知道他们的争斗,善于解除愤怒的人帮助他们的愤怒。所以心不能被压制,压制它就会更乱;百姓不能被治理,治理他们就会更怨恨。水容易流动而自然清澈,百姓容易变化而自然平静。它的道理在于不违背万物的性情。

象符

原文

术有降万物之蕴毒者,则交臂钩指,象之为符。是故若夭矫之势者鳞之符,若飞腾之势者羽之符,若偃蹇之势者毛之符,若拳跼之势者介之符,所以知拱折者人之符。夫拱手者,人必拱之;折腰者,人必折之,礼之本也。而疏之为万象,别之为万态。教之蹈舞,非蹈舞也;使之祷祝,祷祝也,我既寡实,彼亦多虚。而责人之无情,固无情也;而罪礼之无验,固无验也。

【译文】

法术中有降服万物蕴含的毒的,就交臂钩指,把它作为象符。所以像夭矫的态势的是鳞的符,像飞腾的态势的是羽的符,像偃蹇的态势的是毛的符,像拳跼的态势的是介的符,所以知道拱手折腰的是人的符。拱手的人,别人必定拱手回礼;折腰的人,别人必定折腰回礼,这是礼的根本。而把它疏散为万象,区别为万态。教他们舞蹈,不是舞蹈;让他们祈祷,不是祈祷,我已经缺少实在,他们也大多虚假。而责备别人无情,本来就是无情;而怪罪礼没有效验,本来就是没有效验。

善恶

原文

为恶者畏人识,必有识者;为善者欲人知,必有不知者。是故人不识者,谓之大恶;人不知者,谓之至善。好行惠者恩不广,务奇特者功不大,善博奕者智不远,文绮丽者名不久。是以君子惟道是贵,惟德自守,所以能万世不朽。

【译文】

做恶的人害怕别人认识,必定有认识的人;做善的人想让别人知道,必定有不知道的人。所以人不认识的,叫做大恶;人不知道的,叫做至善。喜欢施行恩惠的人恩情不广,致力于奇特的人功劳不大,善于博弈的人智慧不远,文章绮丽的人名声不久。所以君子只以道为贵,只以德自我坚守,所以能万世不朽。

五、食化

七夺

原文

一日不食则惫,二日不食则病,三日不食则死。民事之急,无甚于食,而王者夺其一,卿士夺其一,兵吏夺其一,战伐夺其一,工艺夺其一,商贾夺其一,道释之族夺其一,稔亦夺其一,俭亦夺其一。所以蚕告终而缲葛苎之衣,稼云毕而饭橡栎之实。王者之刑理不平,斯不平之甚也;大人之道救不义,斯不义之甚也。而行切切之仁,用戚戚之礼,其何以谢之哉!

【译文】

一天不吃饭就疲惫,两天不吃饭就生病,三天不吃饭就死亡。百姓之事中最急迫的,没有比吃饭更重要的了,然而君王夺走一部分食物,卿士夺走一部分,兵吏夺走一部分,战争夺走一部分,工匠夺走一部分,商贾夺走一部分,道释之族夺走一部分,丰收时也夺走一部分,歉收时也夺走一部分。所以蚕结束后就穿着缲葛苎做的衣服,庄稼收割完后就吃橡栎的果实。君王的刑罚治理不公平,这是非常不公平;大人的道拯救不义,这是非常不义。却实行急切的仁慈,用忧愁的礼仪,又拿什么来弥补呢?

巫像

原文

为巫者鬼必附之,设像者神必主之,盖乐所响也。戎羯之礼,事母而不事父;禽兽之情,随母而不随父;凡人之痛,呼母而不呼父,盖乳哺之教也。虎狼不过于嗜肉,蛟龙不过于嗜血,而人无所不嗜。所以不足则斗,不与则判,鼓天下之怨,激烈士之忿。食之道非细也。

【译文】

做巫的人鬼必定附着在他身上,设置神像的神必定主宰它,这是因为音乐所感召。戎羯的礼仪,侍奉母亲而不侍奉父亲;禽兽的情,跟随母亲而不跟随父亲;凡人的痛苦,呼喊母亲而不呼喊父亲,这是因为哺乳的教导。虎狼不过于嗜好肉,蛟龙不过于嗜好血,而人没有什么不嗜好的。所以不足就争斗,不给就背叛,激起天下人的怨恨,激烈士人的忿怒。食的道理不是小事。

养马

原文

养马者主,而牧之者亲;养子者母,而乳之者亲。君臣非所比,而比之者禄也;子母非所爱,而爱之者哺也。驽马本无知,婴兒本无机,而知由此始,机由此起。所以有爱恶,所以有彼此,所以稔斗争而蓄奸诡。

【译文】

养马的人是主人,而放牧的人亲近马;养孩子的人是母亲,而哺乳的人亲近孩子。君臣不是因为亲情可比,而是因为俸禄而相比;母子不是因为喜爱可比,而是因为哺乳而有爱。劣马本来无知,婴儿本来无机心,然而知从此开始,机心从此兴起。所以有了爱恶,所以有了彼此,所以引发斗争而蓄积奸诡。

丝纶

原文

王取其丝,吏取其纶;王取其纶,吏取其纟孛。取之不已,至于欺罔;欺罔不已,至于鞭挞;鞭挞不已,至于盗窃;盗窃不已,至于杀害;杀害不已,至于刑戮。欺罔非民爱而裒敛者教之,杀害非民原而鞭挞者训之。且夫火将逼而投于水,知必不免,且贵其缓;虎将噬而投于谷,知必不可,或觊其生。以斯为类,悲哉!

【译文】

君王取其丝,官吏取其纶;君王取其纶,官吏取其帛。不停地夺取,以至于欺骗;欺骗不停,以至于鞭挞;鞭挞不停,以至于盗窃;盗窃不停,以至于杀害;杀害不停,以至于刑戮。欺骗不是百姓喜欢的,而是搜刮的人教导的,杀害不是百姓愿意的,而是鞭挞的人训练的。而且火将要逼近就投入水中,知道必定免不了,只是看重它能延缓;老虎将要咬就投入山谷,知道必定不行,或许希望能活命。以此为类比,可悲啊!

奢僭

原文

夫君子不肯告人以饥,耻之甚也。又不肯矜人以 , 饱愧之甚也。既起人之耻愧,必激人之怨咎,食之害也如是。而金笾玉豆,食之饰也;鼓钟戛石,食之游也;张组设绣,食之惑也;穷禽竭兽,食之暴也;滋味厚薄,食之忿也;贵贱精粗,食之争也。欲之愈不止,求之愈不已,贫食愈不足,富食愈不美。所以奢僭由兹而起,战伐由兹而始。能均其食者,天下可以治。

【译文】

君子不肯告诉别人自己饥饿,因为这是非常羞耻的。又不肯向人夸耀自己饱足,因为这是非常惭愧的。既引起人的羞耻惭愧,必定激起人的怨恨责怪,食的害处就是这样。而金笾玉豆,是食物的装饰;鼓钟戛石,是食物的游乐;张组设绣,是食物的迷惑;穷禽竭兽,是食物的残暴;滋味厚薄,是食物的忿怒;贵贱精粗,是食物的争斗。欲望越来越不止,追求越来越不停,贫穷时吃的越来越不足,富有时吃的越来越不美味。所以奢侈僭越由此产生,战争由此开始。能平均食物的人,天下可以治理。

燔骨

原文

嚼燔骨者,焦脣烂舌不以为痛;饮醇酎者,哕肠呕胃不以为苦。馋嗜者由忘于痛苦,饥穷者必轻于性命。痛苦可忘,无所不欺;性命可轻,无所不为。是以主者以我欲求人之欲,以我饥求人之饥。我怒民必怒,我怨民必怨。能知其道者,天下胡为乎叛?

【译文】

嚼烧骨头的人,烧焦嘴唇烂舌头不觉得痛;喝醇酒的人,哕肠呕胃不觉得苦。馋嗜的人因为忘记了痛苦,饥穷的人必定轻视性命。痛苦可以忘记,就没有什么不欺骗;性命可以轻视,就没有什么不做。所以主人用我自己的欲望去推求别人的欲望,用我自己的饥饿去推求别人的饥饿。我发怒百姓必定发怒,我怨恨百姓必定怨恨。能知道这个道理的人,天下为什么会背叛呢?

食迷

原文

民有嗜食而饱死者,有婪食而鲠死者,有感食而义死者,有辱食而愤死者,有争食而斗死者,人或笑之。殊不知官所以务禄,禄所以务食;贾所以务财,财所以务食。而官以矫佞馋讟而律死者,贾以波涛江海而溺死者,而不知所务之端,不知得死之由,而迁怨于辈流,归咎于江海,食之迷也。

【译文】

百姓有因为贪吃而饱死的,有因为贪婪吃东西而被噎死的,有因为感激食物而义死的,有因为受辱于食物而愤死的,有因为争夺食物而斗死的,有人嘲笑他们。却不知道官员是为了俸禄,俸禄是为了食物;商人是为了财富,财富是为了食物。而官员因为矫佞馋毁而获罪死的,商人因为在江海中奔波而溺死的,却不知道自己所追求的根本,不知道得死的原因,而迁怒于同辈,归咎于江海,这是食的迷惑。

战欲

原文

食之欲也,思监梅之状,则辄有所咽而不能禁;见盘肴之盛,则若所吞而不能遏。饥思啖牛,渴思饮海。故欲之于人也如贼,人之于欲也如战。当战之际,锦绣珠玉不足为富,冠冕旌旗不足为贵,金石丝竹不闻其音,宫室台榭不见其丽。况民复常馁,民情常迫,而论以仁义,其可信乎?讲以刑政,其可畏乎?

【译文】

对于食物的欲望,想到梅子的样子,就会咽口水而不能控制;看见丰盛的菜肴,就像要吞下去而不能遏制。饥饿时想到吃牛,口渴时想到喝海。所以欲望对于人就像贼,人对于欲望就像打仗。在打仗的时候,锦绣珠玉不足以称为富有,冠冕旌旗不足以称为尊贵,金石丝竹听不见它们的声音,宫室台榭看不见它们的美丽。何况百姓常常饥饿,民情常常紧迫,而用仁义来谈论,这能让人相信吗?用刑政来讲,这能让人畏惧吗?

胶竿

原文

执胶竿捕黄雀,黄雀从而噪之;捧盘食享乌鸟,乌鸟从而告之。是知至暴者无所不异,至食者无所不同。故蛇豕可以友而群,虎兕可以狎而驯,四夷可以率而宾。异族犹若此,况复人之人。

【译文】

拿着胶竿捕黄雀,黄雀跟着噪叫;捧着盘食喂乌鸦,乌鸦跟着告知。由此可知最残暴的人没有什么不同,最喜欢食物的人没有什么不同。所以蛇和猪可以友好而群居,虎和兕可以亲近而驯服,四夷可以率领而宾服。异族尚且如此,何况是人呢。

庚辛

原文

庚氏穴池,构竹为凭槛,登之者其声“策策”焉。辛氏穴池,构木为凭槛,登之者其“堂堂”焉。二氏俱牧鱼于池中,每凭槛投饥,鱼必踊跃而出。他日但闻“策策”“堂堂”之声,不投饵亦踊跃而出,则是庚氏之鱼可名“策策”,辛氏之鱼可名“堂堂”,食之化也。

【译文】

庚氏挖池塘,用竹子做凭槛,登上的人听到声音“策策”。辛氏挖池塘,用木头做凭槛,登上的人听到声音“堂堂”。二氏都在池中养鱼,每次靠着凭槛投食,鱼必定踊跃而出。后来只听到“策策”“堂堂”的声音,不投饵也踊跃而出,那么庚氏的鱼可以名叫“策策”,辛氏的鱼可以名叫“堂堂”,这是食物的教化。

兴亡

原文

疮者人之痛,火者人之急,而民喻饥谓之疮,比饿谓之火,盖情有所切也。夫鲍鱼与腐尸无异,鱁鮧与足垢无殊,而人常食之。饱犹若是,饥则可知。苟其饥也无所不食,苟其迫也无所不为。斯所以为兴亡之机。

【译文】

疮是人的痛苦,火是人的急迫之事,而百姓把饥饿比喻成疮,把饿比喻成火,这是因为感情有所关切。鲍鱼和腐尸没有差别,鱁鮧和脚垢没有不同,而人常常吃它们。饱的时候尚且如此,饥饿的时候就可想而知了。如果饥饿就没有什么不吃,如果急迫就没有什么不做。这就是兴亡的关键。

雀鼠

原文

人所以恶雀鼠者,谓其有攘窃之行;雀鼠所以疑人者,谓其怀盗贼之心。夫上以食而辱下,下以食而欺上,上下得不恶下,下不得不疑上,各有所切也。夫剜其肌、啖其肉,不得不哭;扼其喉、夺其哺,不得不怒。民之瘠也由剜其肌,民之馁也由夺其哺。呜呼,惜哉!

【译文】

人之所以厌恶雀鼠,是说它们有抢夺偷窃的行为;雀鼠之所以怀疑人,是说人怀有盗贼之心。上面因为食物而侮辱下面,下面因为食物而欺骗上面,上下之间不得不厌恶下面,下面不得不怀疑上面,各有各的关切。剜人的肌肉、吃人的肉,人不得不哭;扼住人的喉咙、夺走人的食物,人不得不怒。百姓的瘦弱是因为被剜去肌肉,百姓的饥饿是因为被夺走食物。唉,可惜啊!

无为

原文

牛可使之驾,马可使之负,犬可使之守,鹰可使之击,盖食这所感也。犭尔猴可使之舞,鹦鹉可使之语,鸱鸢可使之死斗,蝼蚁可使之合战,盖食有所教也。鱼可使之吞钩,虎可使之人陷,雁可使之触纲,敌国可使之自援,盖食有所利也,天地可使之交泰,神明可使之掖卫,高尚可使之屈折,夷狄可使之委伏,盖食有所奉也。故自天子至于庶人,暨乎万族,皆可以食而通之。我服布素则民自暖,我食葵藿则民自饱。善用其道者,可以肩无为之化。

【译文】

牛可以让它驾车,马可以让它驮物,狗可以让它看守,鹰可以让它攻击,这是因为食物所感召。猕猴可以让它跳舞,鹦鹉可以让它说话,鸱鸢可以让它死斗,蝼蚁可以让它合战,这是因为食物有所教导。鱼可以让它吞钩,虎可以让人陷入陷阱,雁可以让它触网,敌国可以让它自相救援,这是因为食物有所利益,天地可以让它们交泰,神明可以让它们护卫,高尚的人可以让他们屈折,夷狄可以让他们屈服,这是因为食物有所供奉。所以从天子到百姓,以及万族,都可以用食物来沟通。我穿粗布衣服百姓就自然温暖,我吃葵藿百姓就自然饱足。善于运用这个道理的人,可以肩负起无为而治的教化。

王者

原文

猎食者母,分乳者子。全生者子,触纲者母。母不知子之所累,子不知母之所苦。王者衣缨之费、盘肴之直,岁不过乎百万,而封人之土地,与人之富贵,百万之百万。如咂王之肌,如饮王之血。乐在于下,怨在于上,利归于众,咎归于王。夫不自贵,天下安敢贵;不自富,天下安敢富?

【译文】

猎食的是母亲,分乳的是孩子。保全生命的是孩子,触网的是母亲。母亲不知道孩子的拖累,孩子不知道母亲的辛苦。王者的衣饰费用、菜肴的价值,一年不过百万,而封赏人的土地,给予人的富贵,是百万的百万倍。就像咬王者的肌肉,就像喝王者的血。快乐在下面,怨恨在上面,利益归于众人,过错归于王者。如果自己不认为自己尊贵,天下谁敢认为自己尊贵;如果自己不认为自己富有,天下谁敢认为自己富有?

鸱鸢

原文

有智者悯鸱鸢之击腐鼠,嗟蝼蚁之驾毙虫,谓其为虫不若为人。殊不知当歉岁则争臭毙之尸,值严围则食父子之肉。斯豺狼之所不忍为,而人为之,则其为人不若为虫。是知君无食必不仁,臣无食必不义,士无食必不礼,民无食必不智,万类无食必不信。是以食为五常之本,五常为食之末。苟王者能均其衣,能让其食,则黔黎相悦,仁之至也;父子相爱,义之至也;饥饱相让,礼之至也;进退相得,智之至也;许诺相从,信之至也。教之善也在于食,教之不善也在于食。其物甚卑,其用甚尊;其名尤细,其化尤大。是谓无价之宝。

【译文】

有智者怜悯鸱鸢攻击腐鼠,嗟叹蝼蚁驾驭死虫,说它们作为虫不如为人。却不知道在歉收之年就争夺臭腐的尸体,在被围困的时候就吃父子的肉。这是豺狼都不忍心做的,而人却做了,那么人作为人不如作为虫。所以知道君主没有食物必定不仁,臣子没有食物必定不义,士人没有食物必定不礼,百姓没有食物必定不智,万类没有食物必定不信。所以食物是五常的根本,五常是食物的末节。如果王者能平均衣服,能让出食物,那么百姓就会喜悦,这是仁的极致;父子就会相爱,这是义的极致;饥饱就会相让,这是礼的极致;进退就会得当,这是智的极致;许诺就会依从,这是信的极致。教导得好在于食物,教导得不好也在于食物。食物非常卑下,作用却非常尊贵;名声尤其细微,教化却尤其大。这是无价之宝。

六、俭化

太平

原文

夫水火,常用之物,用之不得其道,以至于败家,盖失于不简也。饮馔,常食之物,食之不得其道,以至于亡身,盖失于不节也。夫礼失于奢,乐失于淫。奢淫若水,去不复返,议欲救之,莫过乎俭。俭者,均食之道也。食均则仁义生,仁义生则礼乐序,礼乐序则民不怨,民不怨则神不怒,太平之业也。

【译文】

水和火是常用的东西,使用它们如果不得其道,就会导致家庭破败,大概是因为失之于不简朴。饮食是常吃的东西,食用它们如果不得其道,就会导致身亡,大概是因为失之于不节制。礼失之于奢侈,乐失之于淫逸。奢侈淫逸如同水一样,一去不复返,要说想挽救它,没有比俭朴更好的了。俭朴,是平均食物的方法。食物平均那么仁义就会产生,仁义产生那么礼乐就会有序,礼乐有序那么百姓就不会怨恨,百姓不怨恨那么神明就不会发怒,这就是太平的事业。

权衡

原文

服纟希纟谷者不寒,而衣之布帛愈寒;食藜藿者不饥,而饭之黍稷愈饥。是故我之情也,不可不虑;民之心也,不可不防。凡民之心,见负石者则乐于负涂,见负涂者则乐于负刍。饥寒无实状,轻重无必然,皆丰俭相形,彼我相平,我心重则民心重,我负轻则民负轻。能至于俭者,可以与民为权衡。

【译文】

穿粗布衣服的人不会寒冷,而穿丝绸布帛的人反而觉得更寒冷;吃野菜的人不会饥饿,而吃黍稷的人反而觉得更饥饿。所以我的心情,不能不考虑;百姓的心思,不能不防范。凡是百姓的心思,看见背石头的人就乐于背泥土,看见背泥土的人就乐于背柴草。饥寒没有固定的样子,轻重没有必然的标准,都是因为丰裕和俭朴相互比较,彼此相互平衡,我心中的负担重那么百姓心中的负担就重,我负担轻那么百姓负担就轻。能够做到俭朴的人,可以和百姓成为权衡的标准。

礼道

原文

礼贵于盛,俭贵于不盛;礼贵于备,俭贵于不备;礼贵于簪绂,俭贵于布素;礼贵于炳焕,俭贵于寂寞。富而之愈不乐,贵而贵之愈不美,赏而赏之愈不足,爱而爱之愈不敬。金玉者,富之常;官爵者,贵之常。渴饮则甘,饥食则香。夫惟俭,所以能知非常。

【译文】

礼贵在盛大,俭贵在不盛大;礼贵在完备,俭贵在不完备;礼贵在簪绂,俭贵在布素;礼贵在光彩夺目,俭贵在寂静冷清。富有了却越来越不快乐,尊贵了却越来越不觉得美,赏赐了却越来越觉得不够,喜爱了却越来越不敬重。金玉,是富有的常态;官爵,是尊贵的常态。渴了喝水就觉得甘甜,饿了吃饭就觉得香。只有俭朴,所以能知道什么是非常态。

食象

原文

观食象者食牛不足,观戴冕者戴冠不足。不足有所自,不廉有所始。是知王好奢则臣不足,臣好奢则士不足,士好奢则民不足,民好奢则天下不足。夫天下之物十之,王好一,民亦一;王好五,民亦五;王好十,民亦十。以十论之,则是十家为一家,十国为一国,十天下为一天下,何不弊之有!

【译文】

观看吃象的人觉得吃牛也不满足,观看戴冕旒的人觉得戴帽子也不满足。不满足有它的由来,不廉洁有它的开始。所以知道君王喜好奢侈那么臣子就不满足,臣子喜好奢侈那么士人就不满足,士人喜好奢侈那么百姓就不满足,百姓喜好奢侈那么天下就不满足。天下的东西有十份,君王喜好一份,百姓也喜好一份;君王喜好五份,百姓也喜好五份;君王喜好十份,百姓也喜好十份。以十份来论,那就是十家合为一家,十国合为一国,十个天下合为一个天下,怎么会没有弊端呢!

民情

原文

其夫好饮酒者,其妻必贫。其子好臂鹰者,其家必困。剩养一仆,日饭三瓯,岁计千瓯。以一岁计之,可享千兵。王者岁率是享,则必告劳而聚怨,病在于增不于损。王驾牛车,民骄于行;王居土陛,民耻于平。杜之于渐,化之于俭。所以见葛 ,藟 不足者,则乐然服 布素之衣;见窳杯而食者,则欣然用陶匏之器,民之情也。

【译文】

丈夫喜好饮酒的,妻子必定贫困。儿子喜好架鹰的,家庭必定困窘。多养一个仆人,每天吃三碗饭,一年就是一千碗。以一年来计算,可以供养一千个士兵。君王每年都这样享受,就必定会招来疲劳和怨恨,问题在于增加而不是减少。君王乘坐牛车,百姓在行走中就会骄纵;君王居住在土台阶上,百姓就会以平常为耻。在开始的时候杜绝,用俭朴来教化。所以看见粗布衣服不足的人,就会欣然穿布素的衣服;看见用破旧杯子吃饭的人,就会欣然用陶制的器皿,这就是百姓的性情。

悭号

原文

世有悭号者,人以为大辱,殊不知始得为纯俭之道也。于己无所与,于民无所取。我耕我食,我蚕我衣。妻子不寒,婢仆不饥。人不怨之,神不罪之。故一人知俭则一家富,王者知俭则天下富。

【译文】

世上有被称为吝啬的人,人们认为这是很大的耻辱,却不知道这才是开始得到纯粹俭朴之道。对自己没有给予什么,对百姓没有索取什么。我耕种我就有食物,我养蚕我就有衣服。妻子儿女不寒冷,婢女仆人不饥饿。人们不怨恨他,神明不怪罪他。所以一个人知道俭朴那么一家就富有,君王知道俭朴那么天下就富有。

君民

原文

君之君之于民,异名而同爱。君乐驰骋,民亦乐之;君喜声色,民亦喜之;君好珠玉,民亦好之;君嗜滋味,民亦嗜之。其名则异,其爱则同。所以服布素者,爱士之簪组;服士之簪组者,爱公卿之剑佩;服公卿之剑佩者,爱王者之旒冕,是故王者居兆民所爱之地,不得不虑也。况金根玉辂夺其货,高台崇榭夺其力,是贾民之怨,是教民之爱。所以积薪聚米,一岁之计,而易金换玉,一日之费,不得不困,不得不俭。

【译文】

君王对于百姓,名称不同但爱是相同的。君王喜欢驰骋,百姓也喜欢;君王喜欢声色,百姓也喜欢;君王喜欢珠玉,百姓也喜欢;君王喜欢滋味,百姓也喜欢。名称不同,但爱相同。所以穿布素的人,喜爱士人的簪组;穿士人的簪组的人,喜爱公卿的剑佩;穿公卿的剑佩的人,喜爱君王的旒冕,所以君王处在百姓所喜爱的位置,不得不考虑。何况金根玉辂夺取百姓的财物,高台崇榭夺取百姓的力量,这是引起百姓的怨恨,是教导百姓去喜爱。所以积累柴草聚集米粮,是一年的计划,而交换金子玉石,是一天的花费,不得不陷入困境,不得不俭朴。

乳童

原文

乳童拱手,谁敢戏之,岂在乎黼黻也。牧竖折腰,谁敢背之,岂在乎刑政也。有宾主之敬,则鸡黍可以为大享,岂在乎箫韶也。有柔淑之态,则荆苎可以行妇道,岂在乎组绣也。而王者之制,设沟隍以御之,陈 jF 戟以卫之,蓄粟帛以养之,张栏槛以远之。盖有机于民,不得不藏;有私于己,不得不防。夫能张俭之机,民自不欺;用俭之私,我自不疑。夫俭者,可以为大人之师。

【译文】

乳臭未干的儿童拱手,谁敢戏弄他,哪里在于华丽的服饰呢。牧童弯腰,谁敢违背他,哪里在于刑罚政令呢。有宾主的尊敬,那么鸡和黍就可以成为盛大的宴会,哪里在于箫韶这样的音乐呢。有温柔贤淑的姿态,那么荆苎就可以实行妇道,哪里在于华丽的刺绣呢。而君王的制度,设置沟渠城墙来防御,陈列兵器来保卫,积蓄粮食布帛来供养,设置栏杆来远离。大概是因为对百姓有机心,不得不隐藏;对自己有私心,不得不防范。如果能张开俭朴的机心,百姓自然不会欺骗;运用俭朴的私心,我自然不会被怀疑。俭朴的人,可以成为大人的老师。

化柄

原文

俭于听可以养虚,俭于视可以养神,俭于言可以养气,俭于私可以护富,俭于公可以保贵,俭于门闼可以无盗贼,俭于环卫可以无叛乱,俭于职官可以无奸佞,俭于嫔嫱可以保寿命,俭于心可以出生死。是知俭可以为万化之柄。

【译文】

在听方面俭朴可以涵养虚无,在看方面俭朴可以涵养精神,在说话方面俭朴可以涵养气息,在私心方面俭朴可以保护财富,在公事方面俭朴可以保持尊贵,在门户方面俭朴可以没有盗贼,在周围环境方面俭朴可以没有叛乱,在职官方面俭朴可以没有奸佞,在嫔妃方面俭朴可以保持寿命,在内心方面俭朴可以超出生死。所以知道俭朴可以成为万化的关键。

御一

原文

王者皆知御一可以治天下也,而不知孰谓之一。夫万道皆有一:仁亦有一,义亦有一,礼亦有一,智亦有一,信亦有一。一能贯五,五能宗一。能得一者,天下可以治。其道盖简而出自简之,其言非玄而人自玄之。是故终迷其要,竟惑其妙。所以议守一之道,莫过乎俭;俭之所律,则仁不荡,义不乱,礼不奢,智不变,信不惑。故心有所主,而用有所本,用有所本而民有所赖。

【译文】

君王都知道驾驭一可以治理天下,却不知道什么叫做一。万种道都有一个一:仁也有一个一,义也有一个一,礼也有一个一,智也有一个一,信也有一个一。一能贯通五,五能尊崇一。能得到一的人,天下可以治理。它的道理大概很简单却出自于简单,它的言语不是玄妙却让人觉得玄妙。所以最终迷失它的要领,竟然迷惑它的奇妙。所以讨论守住一的道理,没有比俭朴更好的了;俭朴所约束的,那么仁就不会放荡,义就不会混乱,礼就不会奢侈,智就不会变化,信就不会迷惑。所以心中有主宰,而运用有根本,运用有根本那么百姓就有依靠。

三皇

原文

君俭则臣知足,臣俭则士知足,士俭则民知足,民俭则天下知足。天下知足,所以无贪财,无竞名,无奸蠹,无欺罔,无矫佞。是故礼义自生,刑政自宁,沟垒自平,甲兵自停,游荡自耕,所以三皇之化行。

【译文】

君王俭朴那么臣子就知足,臣子俭朴那么士人就知足,士人俭朴那么百姓就知足,百姓俭朴那么天下就知足。天下知足,所以就没有贪财的人,没有争名的人,没有奸蠹之人,没有欺骗之人,没有矫佞之人。所以礼义自然产生,刑政自然安宁,沟垒自然平整,甲兵自然停止,游荡的人自然耕种,所以三皇的教化得以施行。

天牧

原文

奢者三岁之计,一岁之用;俭者一岁之计,三岁之用。至奢者犹不及,至俭者尚有馀。奢者富不足,俭者贫有馀。奢者心常贫,俭者心常富。奢者好亲人,所以多过,俭者能远人,所以寡祸。奢者事君必有所辱,俭者事君必保其禄。奢者多忧,俭者多福,能终其俭者,可以为天下之牧。

【译文】

奢侈的人做三年的计划,一年就用完;俭朴的人做一年的计划,三年还有剩余。最奢侈的人还不够,最俭朴的人还有剩余。奢侈的人富有也不满足,俭朴的人贫穷也有剩余。奢侈的人心中常常贫困,俭朴的人心中常常富有。奢侈的人喜欢亲近人,所以过错多,俭朴的人能远离人,所以灾祸少。奢侈的人侍奉君王必定会有耻辱,俭朴的人侍奉君王必定能保住俸禄。奢侈的人多忧愁,俭朴的人多福气,能始终保持俭朴的人,可以成为天下的统治者。

雕笼

原文

悬雕笼、事玉粒养黄雀,黄雀终不乐。垂礼乐、设赏罚教生民,生民终不泰。夫心不可安而自安之,道不可守而自守之,民不可化而自化之。所以俭于台榭则民力有馀,俭于宝货则民财有馀,俭于战伐则民时有馀。不与之由与之也,不取之由取之也。海伯亡鱼,不出于海;国君亡马,不出于国。

【译文】

悬挂雕笼、用玉粒喂养黄雀,黄雀始终不快乐。施行礼乐、设置赏罚教导百姓,百姓始终不安泰。心不能安定却要让它自己安定,道不能坚守却要让它自己坚守,百姓不能教化却要让它自己教化。所以在台榭方面俭朴那么百姓的力量就有剩余,在宝货方面俭朴那么百姓的财富就有剩余,在战伐方面俭朴那么百姓的时间就有剩余。不给予如同给予,不索取如同索取。海伯失去鱼,不是因为鱼离开大海;国君失去马,不是因为马离开国家。

礼要

原文

夫礼者,道出于君而君由不知,事出于职而职由不明。儒者栖山林,敬师友,穷理乐,讲本末。暨乎见羽葆车辂之状,钟鼓箫韶之作,则矍然若鹿,怡然若豕;若醉于酒,若溺于水,莫知道之本,莫穷礼旨。谓弓为弧,则民不知矣;谓马为驷,则民莫信矣。所以数乱于多,不乱于少;礼惑于大,不惑于小。能师于俭者,可以得其要。

【译文】

礼,道出自君王而君王却不知道,事出自职官而职官却不明白。儒者居住在山林中,尊敬师长朋友,穷究道理热爱音乐,讲求本末。等到看见羽葆车辂的样子,钟鼓箫韶的演奏,就惊讶得像鹿,高兴得像猪;像醉在酒中,像溺在水里,不知道道的根本,不明白礼的主旨。把弓说成弧,那么百姓就不知道了;把马说成驷,那么百姓就不相信了。所以多次在多的时候混乱,不在少的时候混乱;礼在大的时候迷惑,不在小的时候迷惑。能向俭朴学习的人,可以得到礼的要领。

清静

原文

奢者好动,俭者好静;奢者好难,俭者好易;奢者好繁,俭者好简;奢者好逸乐,俭者好恬淡。有保一器毕生无璺者,有挂一裘十年不毙者。斯人也可以亲百姓,可以司粟帛,可以掌符玺,可以即清静之道。

【译文】

奢侈的人好动,俭朴的人好静;奢侈的人好难,俭朴的人好易;奢侈的人好繁,俭朴的人好简;奢侈的人好逸乐,俭朴的人好恬淡。有保护一件器物一辈子没有裂纹的,有挂一件裘皮十年不损坏的。这样的人可以亲近百姓,可以管理粟帛,可以掌握符玺,可以接近清静之道。

损益

原文

夫仁不俭,有不仁;义不俭,有不义;礼不俭,有非礼;智不俭,有无智;信不俭,有不信。所以知俭为五常之本,五常为俭之末。夫礼者,益之道也;俭者,损之道也。益者损之旨,损者益之理。礼过则淫,俭过则朴。自古及今,未有亡于俭者也。

【译文】

仁如果不俭朴,就会有不仁;义如果不俭朴,就会有不义;礼如果不俭朴,就会有非礼;智如果不俭朴,就会有无智;信如果不俭朴,就会有不信。所以知道俭朴是五常的根本,五常是俭朴的末节。礼,是增加的道;俭朴,是减少的道。增加中有减少的主旨,减少中有增加的道理。礼过度就会淫逸,俭朴过度就会质朴。从古到今,没有因为俭朴而灭亡的。

解惑

原文

谦者谦者人所尊,俭者人所宝。使之谦必不谦,使之俭必不俭。我谦则民自谦,我俭则民自俭。机在此不在彼,柄在君不在人。恶行之者惑,是故为之文。

【译文】

谦虚的人被人尊重,俭朴的人被人珍视。让别人谦虚必定不会谦虚,让别人俭朴必定不会俭朴。我谦虚那么百姓自然谦虚,我俭朴那么百姓自然俭朴。关键在这里不在那里,柄在君王不在别人。做坏事的人会迷惑,所以写了这篇文章。

正文完
使用官方微信公众号体验更多功能
post-qrcode
 1
评论(没有评论)